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让农耕体验活动点燃自然教育之火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0日22:59 来源: 荆楚网

近日,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区的昭君故里兴山县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的农耕文化节,插秧、摸鱼、犁地等原汁原味的农事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与。活动现场可以看到不少小孩的身影,他们的父母们表示:“孩子们挺喜欢这样的活动,既能让孩子放松心情,又能在玩乐中体验到农民的不易。”

如今的小孩大多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获取信息很快,他们知道新上映的电影、会唱最流行的歌曲、认识最火的明星,但是说起风车、檑子、锥窝却难得有人能识。互联网“雾里看花”式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吃饭要用筷子,但筷子从何而来却不知;知道食物是农民伯伯种的,但怎么种的却不知。如今兴起的农耕体验活动犹如一支火把点燃了孩子们的兴趣之火。

为何农耕体验式活动受到一致好评,因为它是一种非常积极且行之有效的自然教育。2020年,国务院发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意见的背后是孩子们与自然连接的缺失,这种缺失会导致孩子们产生敏感、怯弱等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而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大部分父母过度担忧孩子的安全问题,扼杀了孩子独立接近自然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我国的自然教育工作起步晚,理论体系还不够健全。

自然教育通过真实的环境体验引导孩子打开五官,体会这个流动多变的世界,同时它还教导孩子们要学会以尊重生命的态度去对待自然,无论是一朵花,还是一颗草,甚至是一粒种子,都要以敬畏的态度去对待。而我们农耕文化中的“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则生动诠释了对自然的敬畏。在“不为农时”里让孩子学会遵循自然规律,在“因地制宜”里让孩子懂得挖掘自身优势,在“规矩绳墨”里让孩子知道约束自我,在“和谐相处”里教会孩子要学会保护自然。

值得欣喜的是,在自然教育的路上,我国正在大力探索。上海成立了自然教育学校基地,青海省管理局制定印发《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自然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各式各样的自然教育机构也不断涌现。而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农耕体验式”教育,近几年来也如燎原之势火遍全国。上海市宝山区创建了“花红村耕织园”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开展农耕研学;南宁市文化旅游局举办农耕体验亲子活动,在劳动中培养亲子关系;河南洛阳建设“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完整展示中国农耕机械的发展历程。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的是,农耕体验式教育具有“温情”的天然属性。孩子们带着好奇靠近,父母们带着怀旧重温。这时教育不再是强硬的“灌输式”,而是娓娓道来的“感染式”。在这样的感染下,孩子们更能感受播种的希望,体会施肥的艰辛,看见嫩芽破土时的坚韧,尝到秋季收获时的不易。

农耕体验活动看似是一次简单的假日休闲体验之旅,但其实也是一场孩子成长之路的有益探索,更是自然教育的生动体现。希望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每一位孩子都能嗅到土地的芬芳,感受脚下的泥土,听见小鸟的歌声,看见小草的坚强,做一名内心充盈、生机勃勃的少年。

稿源:荆楚网

作者:宋冲(湖北宜昌)

【责任编辑:李琛(二读)】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