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田埂上的科学家在人民心中重千钧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3日16:58 来源: 荆楚网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了,噩耗传来,人们万分悲痛。当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闻讯赶来的市民聚集在路边,手捧鲜花,悲恸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人们自发地通过各种形式悼念这位91岁的老人。这位长期在田间地头工作的科学家,在人民心中重千钧。

民以食为天,人每天都要吃米饭。袁隆平用一粒米改变世界,心在最高处,根在最深处。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几十年来,袁隆平夜以继日,不辞辛劳,为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为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呕心沥血。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饭不忘袁隆平。人们敬仰他,怀念他理所当然。

他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感染大家。研究杂交水稻是一项枯燥且繁琐的工作,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格。袁隆平一干就是几十年,光阴荏苒,岁月流逝,从风华青年到耄耋老人,他一直坚定信念,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迈进。前进路上的困难可想而知,但袁隆平毫不退缩,一个个难关被攻破,一个个世纪难题被解决。望着粮食产量一次次被打破,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在他病危之际,仍然关注水稻长势,周围的人说“他自己的身体那么不好了,还在关心稻子长得好不好。”这种精神足以感动大家,足以激励人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他扎根大地的踏实作风影响着人们。袁隆平始终坚持在田野里工作、研究。人们记忆深刻的是他卷着裤腿在稻田里,经常看到的是他弯着腰在田野里掰着稻谷的身影,修长的身材,消瘦的体型,黝黑的面庞,精神矍铄,炯炯有神。他常说“种出好稻必须下田”,带研究生,他问“能不能下田,我不要不下田的学生”。所有的研究成果来源于脚踏实地,来源于扎根大地,来源于实践出真知,来源于理论联系实际。杜绝空谈,杜绝浮夸,杜绝不切实际的幻想。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样的研究成果让人信服,这样的工作作风让人敬佩。

奋斗的时代是崇尚英雄的年代。袁隆平是英雄,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荣获国家发明特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先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等。为国家为人民乃至为全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嘉奖,实至名归。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无论是科学巨匠、大国工匠,无论是英勇战士、抗疫护士,只要作出了卓越贡献,就应大力宣传,大力表彰。近年来,社会正形成崇尚英雄、宣传英雄、推广英雄的良好氛围,袁隆平、钟南山等英雄在大学受到明星般追捧的场面记忆犹新。从白衣天使到守边战士,从一线工人到劳动模范,从《为了和平》到《觉醒年代》,一个个英雄人物顶天立地,气贯长虹,在人们心中竖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袁隆平走了,他的精神永存。那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依然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他的英雄业绩和扎根大地的务实作风将指引我们继续前行。

稿源:荆楚网

作者:罗星航(湖北荆州)


【责任编辑:荆楚网二读】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