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中国共产党百年长江情·绿色篇】鄂州观音阁见证科学治江奋斗历程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3日16:40 来源: 荆楚网

万里长江,上起巴蜀,下至吴淞。古今多少事,在江水的冲刷中不见了踪影。在湖北省鄂州市城区段小东门外的长江中有一古建筑,历经700余年屹立不倒,它就是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阁”的观音阁。

视频:【荆楚风采】游“万里长江第一阁”鄂州观音阁。视频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孤悬水际,中流砥柱有蟠龙

观音阁坐东朝西,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1米余,以条石垒成,位于距江岸约300米的巨大礁石之上。石势蜿蜒如龙,故名龙蟠矶。阁身以红石和青砖砌就,与阁下龙蟠矶绝妙地融为一体。从高空往下俯视,恰似一船形古阁突兀在龙首之上,凌空虚悬,劈波斩浪。

鄂州本地流传一首古老的民谣:“观音阁,观音阁,随水涨,随水落”,就是描述观音阁岿然不动的景象。鄂州古称武昌,是东吴孙权称帝之地。据《武昌县志》等史料记载,自宋时为了镇水免灾于龙蟠矶建寺,元代正式取名观音阁,虽然屡毁屡建,但建筑主体结构一直保持原来的样子。

长江中的鄂州观音阁。新华社发 柯皓 摄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并不断配置文物保护附属设施设备。1954年,长江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将观音阁冲毁成断壁残垣,在鄂城县人民政府领导下重修。1982年到1985年,国家文物局和市政府拨专款维修。1996年7月,洪水猛涨,阁东南台基崩塌一半,部分门窗被巨浪卷走,水退后,省、市拨出专款进行修缮。1998年,观音阁遭遇洪水,部分设施遭受损毁,省文物局拨款维修。2015年,经过7年多对观音阁本体进行科学、规范维修,政府耗资购置了安防、消防、水电、防雷、工作用船等设施设备,使观音阁焕然一新。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防洪能力增强,加上古代鄂州工匠对流体力学的奇妙运用和风格独特的造型艺术,观音阁才真正有能力搏击江流。

指航导行,洪汛中的标杆

长江自古就是“黄金水道”,观音阁是江上来往船只的信号塔,看到它,船只就会绕开这片礁石。它也是观测长江水量、防范洪水的一个标杆。乘船在江中,远远望去,观音阁窗户上有水位线,颜色深浅不一。2006年,鄂州观音阁经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入汛时,观音阁会被重点进行观测和检修。在当地人心中,观音阁不被江水淹没就代表鄂州将在汛期平安。

市民遥望长江中的鄂州观音阁。新华社发 柯皓 摄

2020年7月13日,长江中下游最大一轮洪水洪峰顺利通过鄂州江段。观音阁水位达到26.78米,超过2016年的最高水位26.09米,逼近1998年最高水位27.23米和1954年最高水位27.65米,观音阁为防汛抗洪工作提供了最直观的汛期水位线预警。

执着守护,长江岸展新颜

对于鄂州人来说,观音阁是洪水滔天时的定心丸,是中华民族饱经磨难而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力量,更是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鄂州人民科学治理长江的历史。

观音阁早已关闭登陆参观,因其在洪水中壮阔的身影与悠久的建筑文化成为鄂州城中一处亮丽的景观。2019年,鄂州市铺设300米水下特种电缆点亮观音阁。阁边江岸,是以观音阁为中心形成景观轴线,充分展现吴都历史文化的临江公园,取代了曾经的乱石荒滩、低矮民房、散乱码头。白日,江面上浩渺辽阔,巨轮往来,一派繁盛;夜间,堤上游人如织,对岸黄州林木如带,灯光如昼。

屹立不倒的力量,天人合一的匠心精神,厚重的文化底蕴,旖旎的风光,观音阁多年来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观望。枯水期,观音阁露出水面,威镇江心;汛期,观音阁隐匿于江水之中,抗击江流。江水起落之间,桑田与沧海交错,唯一永恒不变的是鄂州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稿源:荆楚网

作者:余一樊(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 研究生)

指导教师:赵霞(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 副所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