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中旬的一天,一艘小火轮缓缓驶离汉口王家巷码头,沿汉江溯水而上。船上的乘客就有汤池训练班的第一期学员。
“小小训练班,作用大如山;识字学马列,农民成骨干;主席游击战,花开鄂豫皖;牵着敌人转,倭寇吓破胆。”这是解放后陶铸再次来到训练基地考察,他对汤池训练班的经典总结。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遵照周恩来、董必武指示,中共湖北省工委派遣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陶铸,以国民党湖北省建设厅名义,在应城汤池镇创办“湖北省农村合作事业指导员训练班”(简称“汤池训练班”),培训抗日骨干,发展中共组织,建立抗日武装,为发动鄂中敌后抗战培育革命火种。先后培养了600多名抗日骨干,点燃了鄂中抗日烽火,并在湖北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如同长江支流一般,流淌到湖北32个县市。李先念曾说:“汤池是发动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战争的战略支撑点,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鄂中革命纪念馆曾经在汤池工作过的领导人。图片来源:孝感日报
1937年底,武汉市新洲区的张谦光,被应城国民党当局以应城督学名义派到训练班“旁听”,实为监视训练班的活动。张谦光在汤池旁听了两星期课之后,思想认识上便发生了转变。两周的耳濡目染,让他看清楚了革命的光明前途,更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他找到陶铸,讲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特殊使命,表明自己坚决跟共产党走的决心。陶铸高度赞扬了他的转变,热情欢迎他参加革命。张谦光以督学名义一面积极鼓励青年学生来训练班学习,一面号召和组织进步教师深入农村开展抗战宣传工作。1938年底,经沈德纯介绍,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12月17日清晨,聂之俊和同学们一起从汉口出发,次日到达汤池镇,参加第一期汤池训练班学习。1938年1月实习结束,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到竹溪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竹溪县,聂之俊大力宣传抗战形势,极大激发了当地青年和进步人士抗日救亡的热情。随后,蒋介石对抗日救亡活动百般限制,聂之俊被逮捕。面对敌人对他软硬兼施,他始终大义凛然,义正辞严高呼:“抗日无罪,爱国无罪!”慑于聂之俊在竹溪人民群众中的威望,1939年1月22日,聂之俊被秘密杀害,时年23岁。
聂之俊写给家人的信。来源:湖北日报
聂之俊在求学和抗日时期写给家人的20多封信,如今陈列在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细细品读,发黄的信纸上流淌着这位热血青年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正是有千千万万同聂之俊一样义无反顾的烈士,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汤池训练班成为一座革命大熔炉。80多年前,600多名热爱祖国的进步青年在这里经过“淬炼”,奔赴抗日前线,其中100多人为国捐躯。这些进步青年们目睹了共产党人心中有信念,心中有家国的情怀。汤池训练班也为湖北抗日救亡运动和党组织的发展积蓄了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更加证实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认可。
稿源:荆楚网
作者:钱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马研所 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