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力推进国家战略目标落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让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使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的重大项目、重大技术上,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增强了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考察三峡工程。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峡大坝,登上坝顶,极目远眺长江上下游,详细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发电、水利、通航、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情况。随后,前往通航船闸、升船机和左岸发电厂实地调研。他对工程技术人员说,今天到三峡大坝来看一看,感到很高兴、很激动。国家取得这么伟大的成绩,这也是你们作出的贡献。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必须靠我们自己砥砺奋进、不懈奋斗。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敲锣打鼓那么轻而易举就实现的。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试想当年建设三峡工程,如果都是靠引进,靠别人给予,我们哪会有今天的引领能力呢。我们自己迎难克坚,不仅取得了三峡工程这样的成就,而且培养出一批人才,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能力感到自豪。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上下同心,13亿多中国人齐心合力共圆中国梦。
视频:国之重器!一分钟回顾三峡工程建设历程。来源:人民日报
三峡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工期长达17年。按照国家当时的财力,只靠财政拨款无力支撑。我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筹措“三峡基金”注入三峡工程,发挥了“种子效应”。从1992年起,国家开始征收三峡基金,截至2009年共18年,根据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三峡工程累计使用1615.87亿元。三峡基金为三峡工程建设提供了最稳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除了三峡基金以外,全国人民对三峡工程的支援还有另外一条渠道——“对口支援”。17年建设期,全国共有51个部门和单位、21个省区市、10个大中城市,参加了对口支援工作,共支援资金累计694.63亿元,其中,无偿援助项目36.64亿元,经济合作项目657.99亿元。此外,三峡工程建设者以三峡基金为基础,又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筹措大量资金,竞争性引入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使用条件优惠的国际资本,创造性地发行企业债务融资,大力推进股权融资,降低融资成本。三峡工程17年建设期,实际发生利息费用189亿元,比1994年方案预测数节省了近200亿元。
挺立在峡江和云雾之中的三峡大坝,壮美如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国人民以“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国之重器,创造了世界奇迹,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面对未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继续发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争取创造更加辉煌的伟业!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莉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