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中国共产党百年长江情·绿色篇】守护“长江之肾”,再现洞庭鸥鹿翔集鱼豚欢跃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6日15:42 来源: 荆楚网

在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有一个美丽的湖泊——洞庭湖。“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出了巴陵郡洞庭湖的美景。洞庭湖是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具有强大的蓄洪能力,被称为“长江之肾”。年均入洞庭湖径流量3018亿立方米,是鄱阳湖的3倍、太湖的10倍。在丰水期,洞庭湖吸纳长江过量的水量,形成一片超过2600平方公里的水域。在枯水期,又向长江送出它的收藏。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洞庭湖调节长江,守护江水安澜。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小天鹅在湖面飞翔。新华社发

“江湖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

在宋代之前,江湖关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从宋代之后,江湖关系开始发生历史性变化。明清时期,洞庭湖湖面扩张进入繁盛期,江湖关系由自然演变转为人为因素主导。明嘉靖之后,统治者采取了“舍南救北”的错误方针,导致江湖蓄洪关系发生剧变,长江大量水沙只能向南倾注,排入洞庭湖。一遇洪水,湖区泛涨,湖水泛滥,洞庭湖迅速由盛转衰。上世纪70年代,为了发展造纸、木材等产业,欧美黑杨被引入洞庭湖区大面积种植。然而,欧美黑杨外号“湿地抽水机”,大规模种植会加速湿地的旱化,改变湿地土壤结构,导致“树下不长草,树上不落鸟”。截至2016年底,仅西洞庭湖保护区的核心区,欧美黑杨种植面积就超5万亩。

治湖与治江协调推进实现“江湖两利”

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洞庭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初兴建荆江分洪区,在工程正式动工时,周恩来题词:“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1954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制的《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中,明确提出长江中下游防洪,必须采取“蓄泄兼筹、以泄为主”“江湖两利”的治理方针。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之后,对洞庭湖的保护进入一个拐点,国家相继启动了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洞庭湖水系的水土保护。同时,三峡工程的建成与蓄水,大大减轻了洞庭湖区的防洪压力和洞庭湖泥沙淤积,有利于保持河湖的行洪能力与调洪能力,也减轻了洞庭湖区社会修防负担。

科研人员在洞庭湖的一处观测点对湖水进行取样监测。新华社发

2018年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岳阳,考察了位于长江沿岸的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这里曾经是非法砂石码头,由于建在长江干流河滩,码头所产生的粉尘、废水、废渣破坏洞庭湖湿地生态,污染长江河水,影响汛期行洪,岳阳市对这个码头进行了拆除,同时采取回填土方、植播草皮、撒播草籽等方式整治,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3000平方米。如今,河滩复绿,尽显生机。习近平走进一处巡护监测点,通过实时监控查看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总书记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

2018年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船考察长江,抵达石首港。随后,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湖南岳阳,考察位于长江沿岸的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这是习近平察看非法砂石码头整治复绿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万里长江源远流长,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治湖和治江,同步推进、互为协调,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壮阔美景已然重现。

作者:佘晓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 研究生)

指导教师:赵霞(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所 副所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