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中国共产党百年长江情·绿色篇】离渔不离江 守望“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3日15:24 来源: 荆楚网

渔船出处是希望,渔船归处是港湾,多少年来,长江孕育了丰富的渔文化,也流传着渔家故事。有“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狄花中”的自然和谐,也有毛泽东笔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舒畅和喜悦。

洪湖拆围后,天蓝水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摄

长江生态环境失衡,禁捕退捕迫在眉睫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中国百姓祖祖辈辈信守的生存方式。然而,长期以来,受过度捕捞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生态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刀鱼、中华鲟等鱼类如今已变成珍稀罕见物种。“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生态环境作出的科学诊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保护工作。2016年1月和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新理念新思想,并对制定长江保护法做出明确部署。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迎来了有史以来难得的休养生息契机。

为全局计,为子孙谋,渔民巡江护渔

2020年12月15日,中国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马毅对外介绍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有关情况。马毅表示,目前渔船渔民退捕基本完成,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渔船11.1万艘、渔民23.1万人。

2019年12月19日,洪湖市龙口镇人民政府与退捕渔民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禁捕之后,大量渔民需上岸谋生,因此妥善做好渔民上岸后的转产安置,也事关长江禁捕退捕的成败。近年来,为解决渔民转产问题,政府给转业渔民发放生活补贴。湖北还通过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创业支持等方式,积极帮助渔民转产转业,确保捕捞渔民能够“退的出、安得稳、禁得住、管得好”。据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介绍,至2021年1月全省累计筹措落实奖补资金56.83亿元,船、网、证等一次性补助资金和过渡期生活补助均已精准到户到人,23669名渔民完成转产安置,部分退捕渔民被招聘为护渔员。

2019年11月25日,宜昌市渔政支队协助巡护员在长江上开展巡护工作,这些巡护员已从捕鱼人变成护鱼人。

实施禁渔计划关键靠渔民。很多传统“手打网”渔民对“一网无鱼”感到惋惜和心痛。眼看着鱼儿越来越少,祖祖辈辈都受到江湖馈赠的渔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再这么捕捞下去,子孙后代们吃什么?"鄱阳湖的巡护员王第友说。56岁的湖北渔民谢顺友在接受采访时也说道:“自己七八岁时便随父母在船上生活,对这条江水有了深厚的感情”,后来政府宣讲退捕计划时,他踊跃报名成为了第一批保护江豚协助巡护员,去守护长江一域的绿色生态,希望子子孙孙都能看到江豚的微笑,与他们和谐共处。转产不转型、离渔不离江是一代渔民最衷心的夙愿。

为全力做好长江禁捕退捕 “后半篇文章”,长江护渔人接过了绿色发展的“接力棒”。如今,护渔人队伍日益壮大,夜以继日地守护着长江水域鱼类,守护着一江清水,守护着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十年之约”路漫漫,终将迎来“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美好景象。

稿源:荆楚网

作者:黄秋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部发展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