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中国共产党百年长江情·绿色篇】以绿为底打造美丽中国“咸宁样板”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9日17:36 来源: 荆楚网

居于咸宁,春可信步十六潭,夏可避暑太乙洞,秋可泛舟金桂湖,冬可泡汤温泉谷,虽未至移步换景之境地,然亦有四季特异之风光。城市与“公园”交融,生在咸宁、长在咸宁,千禧一代关于咸宁的记忆都是“绿色”的。

咸宁。图片来源:咸宁日报

巩固生态绿色之底,擦亮生态名片

咸宁美,美在山水;咸宁优,优在生态。从关停“五小”企业,启动湖泊恢复治理工作;到实施十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六大生态环境建设计划、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十大惠民工程,倡导植树造林;再到以水资源涵养为主要任务,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咸宁主动向“污染”宣战,不断加强山体、水体、水源地、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打出了一套套“管控、治理组合拳”,使得绿水青山由此带笑颜。咸宁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十大最具成长力创新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和全省首批低碳经济试点市、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等金字招牌。

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兼具颜值价值

咸宁始终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发展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倾力打造“无废咸宁”。咸宁市坚持绿色导向,创建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工厂创建活动,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排降耗,逐步实现工业生产绿色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楠竹、茶叶、桂花、苗木种植业及牲猪养殖业,推进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使种植业、养殖业不断向“无污化、无废化”方向发展,造就了“楠竹之海茫茫,茶桂之香悠悠,苗木之势葱葱,两头乌声脆脆”的祥和之景;同时大力发展“以绿为基,以红为脉”的生态旅游业,使得“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的自然风光与红色精神相得益彰,1927年8月20日,通城县率先点燃了秋收起义的烽火,首个县级红色政权“通城县劳农政府”应运而生,星星红色之火燎原,如今秋收暴动纪念馆、通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湘鄂赣黄袍山革命烈士陵园、英雄母亲黄菊妈陵园、湘鄂赣省委党校旧址皆位于这片青山围绕、绿水环抱的红色热土之上,不朽的红色精神熠熠生辉,各地游客蜂拥而至,使得咸宁“颜值”“价值”更高,“气质”“内涵”更佳。

呵护绿色传承本色 咸宁探索经济与生态双赢之路。图片来源:咸宁日报

构建全域公园体系,统筹城乡融合

咸宁坚持“一盘棋”的思想,结合全域山水生态格局,提出打造“北部湖泊生态城镇群”和“南部森林生态城镇群”生态型空间格局,淡化城乡边界,构建全域公园体系。潜山森林自然公园、十六潭公园、桂花公园等综合性公园不断涌现,学子园、拓荒园、石景园、冯京园等社区公园错落有致,小游园、小绿地、微球场、小广场等“口袋公园”风生水起,实现“园中建城、城中塑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咸宁公园化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行至咸宁,乡村与自然一体,城市与公园交融,百姓推门见“绿”,人在山水之中,“人、家、城、园(大自然)共生共荣”,城乡一体化公园体系和谐、融洽。

如今,“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绕城转、人在画中”的大美画卷徐徐展开,美丽中国“咸宁样板”缓缓成形,青年一代必将沿着绿色崛起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作者:廖佳芸(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张静(湖北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