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后”的脑海中,有一位叫“立安”的少年英雄,出现在小学“无忧年代”的《语文》课本里,题目是《小交通员》。
故事是以立安母亲的口吻讲述的。这个革命家庭在汉阳的龟山脚下安了家,地下党的县委机关就设在家里。母亲以操持家务作为地下工作的掩护,孩子们都没有上学。立安在家里像影子一样处处跟着母亲。他老是委屈地说:“妈妈,爸爸怎么不给我任务呢?”交通员老赵被敌人抓走以后,孩子的爸爸派他承担了交通员的任务,他机警地完成了任务,成了地下党的小交通员。腊月里,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立安冒着风雪,把报纸和文件送到工人住宅区,一天跑十几里路。
立安同敌人进行机智斗争。有一次,他接到任务向住在17号的王叔叔传递情报,到了指定地点,王叔叔没有出现,墙角突然冲出一个特务,用枪逼着他。突临变故,小交通员没有慌张,马上镇静下来。他沉着地假装向特务要豆腐钱。特务大骂他混蛋,还打了他一个嘴巴。立安趁势大哭起来,说:“你不讲理!我爹病了,叫我来收18号的豆腐钱,你不给,还打人……”那特务顿时消除了疑虑,大吼一通,“你瞎眼了,这是17号!再不滚,崩了你!”小交通员趁势退了出来,他没有被吓倒,清醒而勇敢地继续工作,把文件烧了,回到17号门前,在墙壁上画了个记号,向同志们发出了17号被破坏的警报。
那些年,在我们的心目中,这个偎依母亲要求工作,机警勇敢面对特务的孩子就是值得效仿的英雄,想像着自己某一天也能成为英雄。也常常想知道,当年的小交通员立安现在在干什么,是不是幸福地生活着……
欧阳立安。图片来源:红网
多年以后,偶然间了解到了这篇课文的背景。1914年3月29日,立安诞生于长沙的一个革命家庭,父亲欧阳梅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母亲陶承长期以“住家”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7年,“马日事变”后,欧阳立安随母亲陶承转移到了武汉,他们的家成了县委机关所在地,立安成了小交通员。1929年春,他转到上海,在沪中区委从事工人运动,并担任区委的交通员,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6岁的欧阳立安加入中国共产党。
立安并没有如我们想像中的那样“幸福地生活着”。1931年1月17日,欧阳立安在参加中共江苏省委的一次会议后,被反动军警逮捕。面对酷刑逼供,他严守党的机密,视死如归,2月7日晚,欧阳立安在上海市郊龙华英勇就义,后来被称为“龙华二十四烈士”。
欧阳立安就义地(今龙华路2501弄1号,195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此处发掘出烈士遗骸)。图片来源:红网
孩子的赤心追随记述在母亲的回忆录里,孩子的机智勇敢烙印在一代人的内心深处,孩子的幼肩担道义书写在党的历史中,孩子的英勇不屈铭刻在共产党人的丰碑上。
从长沙到武汉,再到上海,偎依着长江母亲河,孩子怀揣着对母亲的依恋,在寒风中奔走,在白色恐怖中战斗,在牢狱中坚守理想,在刑场上视死如归。浩浩长江,见证了一个好孩子为主义、为人民而死,死而无怨!
今天的我们,幸福地生活着,也在抚养儿女,经营家庭。每当琐事烦扰,总是不由想起这个故事和那个革命的家庭,想起那个年代千百万人、千万家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流血牺牲,总是能够在更为宏大的视野中感到琐事的渺小,总是能够激起面对困难的决心和担当的勇气。
今天的我们,庆祝建党百年。时光荏苒,抹不去峥嵘的记忆。那幼稚的面庞,那柔弱的肩膀,那赤诚的目光,那机敏的身手,那伟大的理想,那坚定的信念,那钢铁的意志,那彪炳史册的功绩,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再前进!
稿源:荆楚网
作者:邹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