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减量碳排放,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7日18:33 来源: 荆楚网

7月16日上午9时32分,全国碳市场鸣锣开市,这意味着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全国碳市场的上线,将全面加速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兑现中国承诺。在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或许,很多普通民众认为减量碳排放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来看以下的场景,是否存在未完全关闭电源情形,待机能耗就像“吸血虫”一样吸食着电费和能源!调查显示,各种家电产品的平均待机能耗高达15瓦到30瓦之间。在我国普通家庭,仅彩电一项的待机能耗就相当于我们国家几个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总额,而由于我国电能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又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等污染环境。因此,气候变化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减量碳排放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手中”“脚下”。

可以看到,当前提倡低碳生活,倡导低碳消费,已经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一方面,通过提高公众节能,培养低碳“意识”,推动低碳经济自下而上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举措。另一方面,数据表明,近20年来,我国CO2排放增加的42%是由生活消费驱动的。值得关注的是,消费模式和行为对于碳排放影响很大,并且公众消费是整个能量消耗的“终端”,节能且具有较强的“放大作用”。

其实,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改变已经“固化”的生活方式或行为并没有那么难以实现。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及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例如,减少使用机动车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利用步行和自行车,实现尾气“零排放”。再如,家庭生活方面,做到人走灯熄,关闭所有不用的带电设备,使之不处于“待机”状态,减少无谓的损耗。还有,减少使用塑料制品、认真践行垃圾分类等等,以上种种生活中个人节约所做的“小事情”,其实,就是为了早日实现碳排放达标所做的“大事情”。且不要小看这似乎并不起眼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改变,要看到,我国是有着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只有每一个公民为了碳减排做出贡献,合计起来都是“巨大”的减排数据。

进一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居民也为减量碳排放做出了贡献。如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创建个人绿色账户,致力于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上海模式”,群众通过垃圾分类获得的积分兑换各种生活用品。让绿色积分兑换点内的商品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回报,让居民践行个人力量的动力更足,也让群众从“无感”,到“有感”,再到“习惯自觉”有了更为清晰的路线引导。

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而国家艰苦的努力也需要我们每个公民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从此时践行,为减量碳排放做出属于每个人的贡献。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 卫(湖北宜昌)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