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弘扬工匠精神需培养青年匠心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0日08:39 来源: 荆楚网

当前,刚参加2021年高考的莘莘学子们,正在填报志愿阶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引导和支持。国家进步发展,正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科学家,同样也需要工程师,弘扬工匠精神,使得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青年人的职业追求。

俗话说:“365行,行行出状元。”生活的路不止一条,只要用心用情,每一个人在普通的岗位都会有“出彩”的机会。互联网上有句名言,真正的“金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待一辈子,而是走到哪里都有饭吃。此外,要摒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禁锢,正是由于不同的工种,构成了全社会“机器”的良性运转。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需要青年人适当的改变传统择业观念。

事实上,营造良好工匠精神氛围也很重要,也需要全社会达成尊重的共识。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工种,都应该得到尊重,不是唯“本本”主义,不是唯“利益”至上。例如,“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为火箭焊接“心脏”的高凤林,他们都是一辈子立足岗位孜孜以求的“大国工匠”。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

“条条大路通罗马”。最好,青年人要把自己融入国家的“大熔炉”中去,为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的强国目标做好准备,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去,去磨练自己的心智,扎根一线工匠岗位,同样能做出一番不一样的“风景”。把个人未来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进而,实现青年工匠的全面发展,也要搭建好“桥梁”和“阶梯”,留得住青年工匠的“心”,才能留住年轻的“人”。一方面,除了为人才设置好培养专业机制,还要着眼于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另一方面,“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青年人也要有定力、耐得住寂寞。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有一千余名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面向天安门城楼献词,献词结尾,四遍掷地有声的“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点燃了广场,而强国有我,也必定需要更多的青年工匠来托举强国的重任。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卫(湖北宜昌)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