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非遗传承,要匠心更要传播创新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1日11:39 来源: 荆楚网 ​

“让一门传统手工艺‘完全复兴’这件事,自己可能一辈子都干不成,但我至少能为它做点什么——让坚守的东西被更多人接纳和喜爱,即使任重道远,我也仍然充满希望。” 郎佳子彧说。近日,95后北大学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郎”第三代传人郞佳子彧为杰出北大校友制作面人形象的视频《跨越时空的北大同学录》,经网络平台传播,引发广大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这一“旧”的传统艺术,通过新的艺术内容呈现,借助新的平台传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来。

北大学霸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制作视频的走火,足以引发我们一些思考。试想,如果郞佳子彧技艺不精,做出来的面人粗糙、呆板,那想必根本入不了现如今审美挑剔的大众的眼,自无后话可言。又如果有好的技术支撑,但只是单纯的模仿、复刻父辈们的面人,年代感有,现代感却缺失了。观摩作品我们会感叹,会赞美,但却不大能产生一种通感。再如果面人作品不是用当下流行的小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播,依靠某个展览上的惊鸿一瞥,或者电视节目的某个片段插播,传播深度有了,但却不一定能达到这么快速和广泛。

非遗传承首先要秉持一颗匠心。《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成语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都是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体现。面人艺术将面团于指尖顷刻间变成神采飞扬的艺术形象,传承至今是匠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匠人精神的延续,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文化根基。匠心传承铸就文化传承,冯骥才曾言:文化从来不是流水线能够打造出来的,文化要靠时间和心灵悉心酿造,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面人郎”历经郎绍安、郎志春、郎佳子彧三代人,不断在技术娴熟、精巧细致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我们不难看到郎家三代对面人这一传统工艺的坚持和执着。面人对郎佳子彧来说已经不单纯是一项艺术,更多地是一种融入匠心的家风传承。

传播创新,是新时代对非遗传承提出的新要求。随着社会变革、现代文化的快速兴起,非遗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如果我们只是还是一味地坚守传统,其传承与发展势必走进“死胡同”。如何破解非遗传承所面临的困局呢?毋庸置疑,既要守正,更要创新传承方式方法,既要有匠人之心,又要有创新之志。郞佳子彧捏身边人,用小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内容有新时代烙印,传播由静态走向动态。在秉持匠心传承非遗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接轨时代,在文化表达、传播机制等方面寻找新出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旧”即是“新”,“旧”中也能出“新”,好的基础加上好的创新,才使得传承经久不衰,二者永远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

非遗是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要想将其保护好,并继续发扬光大,绝非易事。不过,只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秉持匠心,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融入生活,与时代同频、与社会共振,就一定能够让非遗焕发出更多生机。

来源:荆楚网

作者:张珊珊(襄阳樊城区)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