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好心救人反被索赔、公共场所紧急救护时被人录像传到网络后被“质疑”业务不精、甚至是被苛责遭遇“网暴”......公共场所人员突发疾病的情况不时出现,随之而来的紧急施救者合法权益保障问题也备受公众关注。
医者仁心,医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被人们誉为“白衣天使”。在平日里,许多医护工作者时常高负荷工作,为了挽救患者生命连续十几个小时奋战在手术台上;遇到天灾人祸时,医护工作者勇敢冲向前线,勇当“逆行者”,用坚守书写责任担当;尤其是当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时,广大医务工作者纷纷请战,毅然走到抗疫最前沿,承担起神圣使命......一句句“我是党员我先上”,一个个鲜红的手印,一张张充满热血的请战书,他们是坚强的战士,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将心比心,不难感知医护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很难想象,在日常生活中,若没有医生,又有谁来救死扶伤?又该是何种场景?然而屡屡发生的医生救人被索赔、被苛责等现象让人无奈。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师法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每年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该法聚焦公众重大关切,并深入总结相关法律实施经验,对于鼓励医师积极参与公共场所救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保障措施,明确医师在公共场所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打消医师在紧急情况下施救的“后顾之忧”,力求最大限度发挥专业力量,更好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另一方面,从公众呼吁“无偿救人免责”,到以法律形式确认保障,用实打实的举措来呵护善意,更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见义勇为的风气,鼓励更多人学习救助知识,参与救助,有助于织就更严密的急救网,更有力地托举生命安全。
救人确实是个技术活,也同样是是个“良心活”。不管是心肺复苏,还是其他紧急施救,都要求有良好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抢救生命时若不会带来意外伤害自然是最佳选择,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即使是专业医护人员也并不能保证紧急施救的“完美效果”。换言之,只要在施救的过程中没有主观恶意,也就是“好心施救”,即便事后被救者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对施救者也不应过多苛责。这既和当前很多地方见义勇为法规条例精神相一致,同时也符合社会公平正义原则。
别让过度苛责束缚了医生救死扶伤的双手。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保障医生的人身权利,就是保障每个患者的生命安全。千方百计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营造尊医重医的良好风气,让“救人反被索赔”事件画上休止符,为医生撑起法律保护伞。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康(武汉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