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央企中铁十一局第二总部近日在武汉市汉阳区四新开建,与周边中铁大桥局、湖北交投、汉阳市政等总部产生联动效应,成为又一人才集聚高地。这是近年来武汉市大力培育引进总部机构,利用“总部经济”不断释放人才“引力波”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近年来小米、联影、迈瑞、霍尼韦尔等科技领军企业纷纷将区域总部落户武汉。自2017年以来,武汉已连续4年成为人才净流入城市。“总部经济”以其良好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正逐步成为武汉吸引人才,创造“人才红利”的主要力量。
“总部经济”集聚人才,优势在于“错位发展”。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武汉在总体经济吸引力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武汉市高校资源集中、优质大学生人才集聚、水陆交通枢纽的优势,吸引大型公司将“第二总部”、区域性总部或研发总部、生产总部、物流中心落户武汉。例如小米第二总部、腾讯(武汉)数字产业总部、京东华中物流中心等纷纷落户武汉,无不是看中了武汉独特的文教优势和交通优势。如此,武汉能够形成行业更为丰富和多样的产业集群,形成强大的人才引力。8月20日新出炉的《2021年上半年武汉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武汉高校学子留汉比例5年升至65.12%。“总部经济”的良好效应,帮助武汉“消化”本地数量巨大的大学生留汉,吸引更多专业的高质量大学来汉,真正实现了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总部经济”集聚人才,关键在于优化服务环境。北京、上海等“总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其营商和人才服务环境长期排在全国前列。要实现“总部经济”与人才集聚之间的长期良性循环发展,其关键在于政府对城市服务的不断优化升级。武汉拥有留得下更多企业总部和更广大人才群体的硬件,更要有容得下“总部经济”发展扩张和高端人才集聚的软件。我们要以更大的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力度,提升武汉企业和人才的综合承载能力。在服务企业方面,武汉市多措并举: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加快打造政务服务平台;着力提升市场监管效能,“进一次门,办多项事”,减少对企业的打扰;健全招标投诉处理机制,切实保护市场主体权益。在服务人才方面,武汉市也是敢为人先: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最早放开落户限制、实施人才落户“零门槛”;在全国首次采取聘任方式,面向高校和企业引入急需紧缺人才,担任政府部门的副局长、公务员;挂牌成立人才集团,探索运用市场化和专业化手段进行人才服务。这些,都让人看到了武汉市在优化企业和人才服务环境上的决心和诚意。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大型企业总部集聚吸纳了更多高质量人才,人才集聚高地又助推了城市对高端企业的吸引。“总部经济”与人才聚集间这样的良性循环正逐步在武汉市成为现实,必将成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重要支点。
稿源:荆楚网
作者:彭建超(武汉汉阳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