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弘扬塞罕坝精神,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1日20:02 来源: 荆楚网

从林地面积仅24万亩、森林覆盖率11.4%到林地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82%,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到“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荒漠沙地“塞罕坝”实现“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一代代塞罕坝人的矢志坚守和艰苦奋斗,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让荒原变林海的“奋斗之歌”。

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取得了“一片片整齐的树林和草原浑然一体”的喜人成绩,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新时代,我们更充分挖掘并吸收塞罕坝精神营养,培养生态保护意识,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篇章。

始终牢记使命,主动担当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来自各省市平均年龄仅为24岁的第一代塞罕坝人挺身而出登上赛罕坝,吹响向高寒沙地造林的战斗号角。近半个世纪以来,几代塞罕坝建设者们,用接续奋斗与扎根坚守成就了荒漠到林海的人间奇迹,同时也建成了全球最大人工林生态系统。他们用辛勤和汗水在昔日人迹罕至、环境恶劣的荒漠沙地上造出总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2%的人工林海,在美丽中国长卷上谱写出绿意盎然的篇章。塞罕坝人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勇担“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时代重托,用坚定与扎根阐释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为个人成长夯实了根基,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激扬起信念坚定的奋进力量。

坚持艰苦创业,解决突出难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初到塞罕坝之时,该地自然条件极其恶劣,风沙卷天是常有之事,同时还存在缺衣少食等现实问题,但艰苦环境并没有吓退勇敢的建设者。或是踏冰卧雪、或是消除森林虫害,几代建设者们百折不挠,在与恶劣环境斗争中奋勇前行、艰苦创业,探索出“绿进沙退”的中国绿色发展密码。哪怕是吃黑莜面、饮冰雪水、躺卧地窨,塞罕坝人从未退缩,而是用乐观态度去面对,克服各种困难,以不懈奋斗的创新精神攻克高寒地植树育林的世界难题,并取得重大突破。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紧抓改革发展契机,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坚决打赢生态建设持久战。

倡导绿色发展,改善生态质量。“绿色”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而如何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塞罕坝人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他们摸索形成并严格遵循的绿色发展思路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不仅如此,塞罕坝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之路的有益探索与实践,也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种下的是一棵棵树木,也是一种精神,打造的是一座“绿色屏障”,也是一座永恒的“精神高地”。面向未来,我们更应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高质量的发展助力建设美丽家园。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发扬塞罕坝精神,坚持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作为、敢于攻坚克难,奋力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篇章。

来源:荆楚网

作者:陈康(武汉江夏区)

【责任编辑:廖逢倩】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