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筑好“凤凰台” 引得凤凰来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3日13:47 来源: 荆楚网

近期,武汉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落户政策相关条件的实施意见,这也是继之前湖北省取消除武汉之外所有城市的落户门槛后,又一次降低落户要求的具体举措。人才作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整落户政策后,可以预见将有大批人才纷至沓来,但如何进一步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还需要多措并举,筑好供人才安居乐业的“凤凰台”。

筑好“凤凰台”,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新视野看待人才多样化的局面。过去对人才的定位,往往是高学历、高技术、高收入的“三高”人群。现如今,新工种新业态层出不穷,对于人才的定义,也该适当放宽——电商带货主播、短视频创作者等新兴人才,他们往往没有较高的学历与技术,但作为互联网时代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对经济发展、经贸物流、文化传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互联网影响力都能起到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去年带货网红李佳琦作为“特殊人才”落户上海引起多方关注,在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中,一众“李佳琦们”理应受到重视。作为当今新产业的构建者与参与者,政府应给予这类人才有针对性的政策,放宽硬性门槛,吸引落户,这样城市才能招揽多元化产业,适应新发展模式。

筑好“凤凰台”,需要“待七年期以辩才”,以实举措打造人才全方位的配套。人才对发挥作用做出贡献,首先需要城市提供产学研用的配套平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缺乏必备的硬件措施与产业配套,再高端的人才也难以施展手脚,最终造成人才资源流失。做好产业配套是一项艰巨工程,投资成本大,持续周期长,甚至得不到明确的回报预期。但是对人才的使用,需放眼未来、目光长远,不能只着眼于当下。构建齐全的产业链,吸引全产业人才,人才再反之作用于产业链的提升,这就构成了良性循环。只有克服长周期投资的“阵痛”,持之以恒做好产业配套,不计较短期回报,才能更好发挥人才的作用,踏入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筑好“凤凰台”,需要“善加惜爱待真心”,以真情感留住人才漂泊的游子心。现代化的大都市,众多人才集聚于此,但要让人才真心留驻,城市于细微处的温度不可或缺。网络政务服务“让人才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租购房政策让人才省时省钱,创新创业优惠贷款缓解人才燃眉之急……要用真心实意换得人才倾心中意,除此之外,还需做好精细化管理与精准化举措:建立人才小镇、人才服务中心等针对性设施,把人才扎根的成本压到最低;颁布持续性的人才扶持政策,让人才发展的全周期得到保障;健全人才家庭配偶安置方案,免除人才发展置业的后顾之忧。多一些针对性的纾困政策,就多一份来此陌生城市的温暖与善意,人才也就多一分扎根于此的信心勇气。

随着武汉城市能级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以及准“零门槛落户”政策的实施,武汉的人才吸引力必将与日俱增,成为中部首屈一指的“人才之城”与“活力之城”!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郑博龙(武汉江岸区)

【责任编辑:刘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