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庆祝农民丰收节,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3日08:37 来源: 荆楚网 ​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将组织开展文化研学、产品促销、民俗节庆、农民赛事等庆丰收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致敬农民、礼赞丰收的节日,更是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的平台,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增强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心和信心,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乡村兴则国家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巨大的潜力也在农村,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就是针对“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让亿万农民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毫无疑问,事关近六亿中国农民的共同富裕问题,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后的又一场硬仗,需要啃硬骨头、下硬功夫。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业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这些成就是卓越非凡的。但是,面对经济社会深刻转型、农业农村急剧变化的新情况,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农业现代化“二次飞跃”。要完善要素供给政策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有效制度供给,打破行业、区域、城乡之间原有的阻滞障碍,调配好各种资源要素,形成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顺畅流动、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培育农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好,让农田水利强起来,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加强农业组织经营创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村特色化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保持原生态特色。要强化规划引领,立足地方特色和乡村特点编制规划,结合乡村原有风貌,统筹考虑村庄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突出乡村特色,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决不能搞大拆大建、一刀切、千村一面。要重视乡村文化发展,通过摸清家底,做好传统文化的归集梳理,开展创造性继承和保护,让真正有历史、有价值的东西留下来,打造文明乡风、振兴乡土文化,不断释放乡村文化价值。要着力打造创新样板,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摒弃对钢筋水泥的崇拜,充分尊重农村田园生活本真,把新农村建成有花有菜、有畜有果,鸡犬之声相闻的新型农村社区。

农民职业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乡村振兴既包括“物”的振兴,也包括“人”的振兴。要为职业农民“造势”,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农村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事业投入,像当年开展扫盲那样,解决农民的科技盲、知识盲问题,把农民素质优化到与现代农业相匹配的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户籍、土地、职称等一系列变革,加强产业扶持、财政补贴、金融保险、人才激励、社会保障等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让务农有钱赚、有保障,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要为职业农民“解围”,着力破解农民职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障碍,要在农业增效方面想办法,解决最迫切的实现连片集中耕作问题;要在农民增收方面下功夫,既保障农民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要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要为职业农民“撑腰”,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多到农村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看一看,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广大农民贴心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必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村呈现出一片繁荣丰收的景象。

稿源:荆楚网

作者:赵坤(武汉蔡甸)

【责任编辑: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