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让一线协商成为共同缔造乡村治理“金钥匙”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1日14:31 来源: 荆楚网

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治理是整个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治理的效果。基层党组织面对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和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双重使命,应按照“涉及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群众矛盾和纠纷也主要发生在基层的客观现实”的要求,搭建向群众延伸、向基层延伸的协商平台,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将协商民主的触角延伸到人民群众家门口,真诚协商、真情代言、真实办事,老百姓才会真想倾诉、真话实说、真心信赖,协商民主才能商量的实、商量的真、商量的好,才能让一线协商在共同缔造乡村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讲好百姓话,商量百姓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基层协商的实质是推进基层群众广泛参与基层事务,做到“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众人的事与众人商量”。

基层协商要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凡是涉及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秩序、土地征用、财务收支等与群众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都要通过充分协商讨论作出决策,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由“干部说了算”向“大家商量办”转变,基层群众诉求由“遇事到处找”向“平台来商量”转变。竹溪县以“协商在一线”为抓手,以会场、广场、现场、场院的“民意恳谈会”方式,把协商平台搭建到群众家门口,切实做到“四个协商于民”:在实施党的强农惠民政策过程中协商于民,在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出台前协商于民,在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实施时协商于民,在出现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时协商于民。搭建一线“小平台”,推动基层“大协商”,把问题摆在桌面上,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解群众心中的难事,话群众明白的道理,让一线协商更具体、很管用、接地气,有效避免“干部点了菜,群众不动筷”的问题。

党政搭台子,群众当主角

基层协商的要旨是牢牢把握协商民主真谛,把“有事好商量”贯穿于协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协商在一线”民意恳谈会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农家,解决“有地方让群众说话”“有人愿意听群众说话”“群众说的话也能管用”的问题。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和多样化的群众意愿诉求,应敏锐关注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动态、新焦点、新动向,拿出“有事好商量”的姿态,抱着“有话好好说”的态度,怀着“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愿望,更多地搭建向群众延伸、向一线延伸的协商平台。

协商就要真协商,让群众当主角,群众的事情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防止自上而下、单方管控的管制型思维和做法。竹溪县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树立“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理念,坚持以共同缔造理念推动富美乡村建设,尊重、依靠人民群众这个动力源,做到有事与群众多商量、做事与群众勤商量,聚焦建设意愿共同征集、建设内容共同商议、建设方案共同研究、建设过程共同参与、建设效果共同评议,真正做到干部和群众想在一起、谋在一起、干在一起,实现“全民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让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由“配角”变为“主角”。

有话敞开说,画出“同心圆”

“当面鼓对面锣,有话就敞开说”。将直面问题、坦诚沟通、集同化异贯穿基层协商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不砌围墙、不设门槛、不拘形式、不限人数,协商大门向百姓敞开。坚持平等协商,坦诚交流互动,协商双方在“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中转换角色、交换信息、互动交流,消除信息不畅的误解,增强换位思考的自觉,突破自身认识的局限。

一方面使基层群众深化对政策措施的认识和理解,增进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让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了解社会各界利益诉求、收集各方意见建议,大家围坐在一起,与人民群众入情入理、合规合法、交心谈心、推心置腹地商量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平等协商中寻求最大公约数,诚心诚意实现最大满意度,由反映问题时的“牢骚满腹”,到问题解决时的干部与群众一家亲的可喜局面。县城老旧小区改造、城区全面禁鞭、推行殡葬改革、规范出租车运营秩序等涉及面广、矛盾集中、处理棘手的问题,都是通过广泛协商形成的一致方案,得到广大群众一致拥护,工作推进极为顺利。协商共识的达成,不能光靠上面“说了算”,还要通过面对面协商,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说得对”,认识到“能干好”。基层协商唯有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才能广泛凝心聚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协商零距离,沟通无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坚持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统一,牢牢抓住搭建平台、丰富载体、建章立制、突出特色四大关键环节,围绕“谁来协商”“由谁协商”“在哪协商”,进一步规范协商选题、协商内容、协商主体、协商方式、协商流程,切实做到设计、机制、保障相衔接,形式、内容、成果相匹配。

协商的内容应聚焦基层群众“急难愁盼”,真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协商的场地,因时而变,因需而设,春季的田间地头、夏季的绿荫树下、秋季的农家小院、冬季的火炉旁,以方便群众参与为主;协商的主体,广泛多元,重视吸纳威望高、办事公道的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群众代表和“两代表一委员”参与,让协商结果更顺民心、群众更易接受;协商的方式,以会场、现场、车间、田间、院坝为主阵地,让大家围坐在一起,在发言、讨论、提问、解答、辩论、解惑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协商的要义,通过建立民主提事、议事、理事和监事制度,有效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发言权、决策权、监督权,从根本上解决“群众不愿来、来了不想说、说了也白说”的问题。

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线协商好不好要让群众来评判,要让实践成果来检验。坚持质量导向、效果导向,探索建立基层协商评价标准和体系,做到选题从群众中来,调研到群众中去,协商请群众参加,成果由群众评判,形成敢于听取意见、平等协商意见、认真梳理意见、如实反馈意见、优质落实意见的工作闭环,推动基层协商从“协商了多少次”“协商了什么”向“协商出了什么效果”“解决了哪些问题”转变,将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让充满泥土芳香的一线协商成为乡村善治的一把“金钥匙”。

譬如,通过广泛多层协商,易地扶贫搬迁、扶贫作坊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外出务工对接服务等基层群众的操心事变成了称心事,竹溪河流域治理、城乡居民医保签约、城区学校“大班额”、县城背街小巷改造等基层群众的堵心事变成了顺心事。竹溪县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改造中,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发动社区居民深度参与方案设计、工程实施、验收评价、后续管理等各环节,广泛与民协商、征求居民意愿、争取群众支持,激发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善了人居环境,凝聚了市民共识,塑造了共同精神,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来源:荆楚网

作者:柯尊勇(中共竹溪县委书记)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