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日常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反映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反映所处时代的进步与变化。新词热词,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词汇现象,反映出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一个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往往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反映出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民生问题和国家大事。
我们身处中国发展变革最快最好的时代,也是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最近的时代,每一个时期都会出现许多新词热词,真实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初心”“顶层设计”“新常态”“生态文明”“凝心聚力”“底线思维”“最后一公里”……读到这些新词热词,新时代新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语言词汇的发展映照出壮阔的时代变迁。
新时代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无论是“共享经济”“弯道超车”,还是“顶层设计”“新常态”等,都凝聚了一种奋斗的正能量,蕴含着一种积极进取的价值导向。以“新常态”为例,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务实、高效、创新的经济治理和发展理念。“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数量众多的经济领域新词热词反映出中国经济的新进展、新优势,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体现出两个大的趋势,一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绿色低碳趋势,二是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从词汇词义的变化上可以看出来。2010年前后,“低碳经济”还是时髦事物,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更清洁低能耗模式的转变;从互联网产业离不开的“云计算”,再到走入千家万户的“网购”“移动支付”,一个个新增词汇背后,是日新月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去年7月上线运行的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年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94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近百亿元;十年前,我国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仅有数百亿元,去年已超过500万亿元。数量可观的新词汇新词义反映着新时代的新创造、新气象。10年来的巨大变革、显著成就是新词汇不断涌现的源泉。接触使用这些热词,无不让人激情澎湃。
语言词汇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每一个词义更新,都折射社会的发展进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产与交往,也在不断为旧字词增添新义项,创造新用法。当“秒杀”“秒光”已被熟练使用,你是否“秒懂”了“秒”字的新意义?当“刷脸”“刷屏”成为流行语,你是否“刷”出了科技改变生活的时代气息?人民群众的所知所感所想,丰富着汉语词汇世界,使我们的语言语汇更加精彩。“刚需”展现着市场经济中的基本需求,“慢生活”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逆袭”则激励着人们奋发进取、担当有为……
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党中央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俨然成为新的热词。我们的新版词典中增补了如“法不阿贵”“囊萤映雪”“乡梓”“举隅”等词语。使用者一方面可以从这些富有古典气息的词语中领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所包含的深刻意蕴,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疏通阅读文化典籍的障碍,进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汉语言词汇和文字承载着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集体记忆。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越发达完善,文明程度就会越高,传承传统文化的力量就会越强大。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新词热词不断涌现,我们要努力维护好它们的规范性,使用好它们,发挥好它们的作用,让他们更加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灿(武汉黄陂区)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