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00例左右15到24岁之间的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专家指出,青年学生感染主要是经过性传播途径,所以要在青年群体当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让他们尽早树立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并了解艾滋病危害,掌握科学的“防艾”知识。青年艾滋病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需要更多人关心爱护这些艾滋病患者,让他们远离艾滋病带来的额外伤害和心理负担。
一直以来,艾滋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人们都熟知艾滋病普遍易感,三个传播途径包括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包括易发生高危行为的人群、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等。其中青年人感染上升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艾滋病防治挑战,这也迫使高校和社会公益组织要将科学的性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作为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第一堂课,让更多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各种造成感染的风险和预防措施以及艾滋病防治专业机构的联系方式,方便获得专业性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防艾意识和知识水平,促进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绘图:张成(宜昌远安)
目前,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6月24日答复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董芳委员《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建议》称,采纳“大学生可以免费申领艾滋病阻断药”建议。这项举措加大了对大学生的防艾宣传力度,提高了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有效降低了艾滋病感染率。作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大学生,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相对困难,而学校和社会公益组织易于接近、工作方式灵活,是防治艾滋病的一支中坚力量,也是消除歧视、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就高校而言,除了通过宣传手册发放,警醒青年学生,艾滋病是目前威胁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最主要并且严重的传染病之外,也应该为青年艾滋病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帮助,关心爱护艾滋病患者,以爱防艾。
其实,随着抗病毒治疗等一系列治疗关怀措施的落实,我国发现的被艾滋病感染存活人数逐年增加,艾滋病死亡比例逐年降低,因艾滋病死亡人数减少难度很大。譬如,202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中,报告艾滋病死亡18819人(即艾滋病病人死亡数,不包括HIV感染者死亡数),2020年当年报告病例占17%(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占46%,非相关死亡占54%)。正确的解读这些数据,既能增强我们对抗艾滋病的信心,也能让艾滋病患者走出心理的阴霾。从而让防艾工作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环。
让爱靠近,让艾远离。为广大青年艾滋病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是践行“以爱防艾”的具体行动,亦是我们加快建成健康中国创新高地的具体举措。
稿源:荆楚网
作者:祝新运(宜昌远安)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