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四川等多地持续高温,热浪来袭的同时也催热了“夜经济”。走进大街小巷,美食飘香,商贩吆喝叫卖之声不绝于耳;漫步公园广场,歌舞升腾、杂技表演、夜间演出等精彩纷呈;打卡旅游景点,露营扎篷、书香氤氲,尽是一派欢乐景象……暑热难耐的当下,从“夜市桥边火”到“千灯夜市喧”,热闹喧嚷的夜市正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不少网友更是直呼:“熟悉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应当看到,一段时间以来,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各地“夜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然而,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渐好转,特别是在“三伏天”炎炎夏日,“深夜食堂”品美食、车尾箱集市淘宝、城市露营地看星星等形式各样的夏日消暑活动兴起,不仅点燃了大众休闲消费热情,吸引着人们走出家门、回归自然,在品味生活中拾取幸福感、快乐感、满足感,也有利于培育城市夜间消费新风尚、激发消费新活力,进而带动周边区域消费增长。
从另一方面来讲,“夜经济”在当下蓬勃发展,也是城市活力大放光彩的外在表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口袋更为富足,对高品位、高质量的幸福生活充满无限追求。在此背景之下,广大城市管理者、建设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原则,尊重群众意愿,依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城市文旅“夜经济”,从增加优质供给、丰富业态种类,到拓展消费新场景、加快创新新产品,一系列富含人文内涵、彰显城市底蕴的相关举措接连出台,既满足了群众夜间文娱生活和精神的需求,也彰显出当地城市特色、城市风格的无限魅力。
高质量发展“夜经济”,是一座城市管理智慧和营商环境的综合体现。耐心培育夜间“烟火气”,让“夜经济”成为拉动城市消费新引擎、实现城乡功能转换的新兴时空场域,湖北积攒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鲜活素材。譬如,在湖北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举办夜间光影秀、美食节、博物馆奇妙夜等夜间文旅活动为载体,打造出一批集聚江城特色的“夜经济”项目,形成了“一城多核心”的“夜经济”生动局面;再譬如,在湖北襄阳,依托区位优势,多部门联合推介以“北街、唐城、关圣古镇”为代表的夜间文旅景点,通过各类文化旅游夜间促销费活动,提振夜间文旅消费潜力,持续焕发了古城“夜经济”新生活力。
城市更加注重精细化、品质化管理,“夜经济”发展便会更为精彩,城市生命力也就更显活力,如此形成一个闭合的良性循环,离不开各方的协同努力、久久为功。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从供需双侧发力,抓好“特色”“文化”“融合”“服务”四大版块,突破区域限制,打造“夜经济集聚区”,不断提升“夜经济”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助于更好服务广大消费者,进而推动“夜经济”更高质量发展;身为游客、消费者,在享受城市夜生活、感受城市夜文化的同时,将城市社会治安、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各方面的合理建议、意见反馈给政府部门,引导其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完善城市治理体系,便能促进“夜经济”消费市场下沉,进而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擦亮城市“夜色名片”。
一座城市的发展建设,需要强劲的经济增长为其夯实基础,同样也需要文化的岁月沉淀来彰显魅力,而当两者相互结合、协同增效时,城市的发展必将日新月异。在“后疫情”时代,“夜经济”既迎合了激发消费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也为城市文化的集聚、迸发、弘扬提供了内生动力。相信在“夜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之下,每一座城市都能活力四射、璀璨光芒,更好造福百姓,真正缔造“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幸福生活。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区)
摄影:王丽(湖北襄阳)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