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大局的关键位置,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从嫦娥五号登月到“奋斗者”号万米深潜,从大数据、云计算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到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人才已经与国家民族事业发展融为一体,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重要一环。
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千头万绪,能否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高质量推进人才工作,关系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只有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优化体制机制、弘扬家国情怀,才能进一步引导人才自信发展、培养人才自主创新、激励人才自强不息,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推进党、国家和人民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党管人才,引导人才自信发展。党管人才,就是把党、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优秀人才发掘出来,把对党和国家忠诚、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使用起来,为伟大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带领着各类人才砥砺奋进。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影响下,中国经济在全球保持一枝独秀,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授予专利权比上年增长40.4%,这样的成绩,即体现了人才效能的强大,更是坚持党管人才正确路径的有力印证。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确保人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人才就能始终与时俱进保持昂扬自信活力。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要优化体制机制,培养人才自主创新。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是体制机制的竞争。抓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就是着力破除束缚障碍。以武汉为例,近年来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充分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活起来”。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项目自主选择权、科研经费使用权、科研活动独立权,“1553”人才工作框架为特殊人才“量身定做”特殊政策,“助才圆梦”工程、“暖心之举”等举措为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得益于体制机制的优化,2020年武汉市专利申请量9万余件,创近年新高,大学生留汉率51.59%,比十年前提升15.84%。只有进一步突破政策、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充分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人才才能实实在在地节省精力、节省时间,静下心来做学问、搞研究、出成果。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要弘扬家国情怀,激励人才自强不息。弘扬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这不仅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目标指向,也是对广大人才的殷切期望。我国从来不缺乏饱含爱国热情、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务实作风、积极改革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不论是“一寸赤心惟报国”的钱学森、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元勋,还是黄大年、李保国等新时代优秀人才,都为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这得益于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广泛宣传表彰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等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就要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激励广大人才心怀“国之大者”,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中锤炼作风、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人才工作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只有将人才强国战略转化为人才工作的生动实践,才能擘画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美蓝图。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昊天(武汉硚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