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在昆明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讲话向国际社会阐述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观点和中国态度:“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牢牢紧扣生态文明建设、吹响绿色发展的冲锋号,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推动产业绿色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加速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值提质换挡期,正处在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攻坚阶段,而以提高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导向的产业绿色升级的发展方向不但能够恰好的满足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还能够很好地化解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掣肘的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培育壮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应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提高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以产业绿色升级为契机,推动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垫基石”。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生态文明建设也同样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因此就凸显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摒弃杂而不精和脱离实际的弊病,例如过去“生化环材”被称为“天坑专业”,部分原因就是这些专业教学内容往往杂而不精并且与实际工作脱节,导致这些专业的学生在职场竞争中缺乏优势。转变专业人才的培养思路,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就能够使过去“天坑专业”的学生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需的专业人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厚重的基石。
强调多方共同参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催化剂”。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小部分人简简单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方参与、久久为功。扩大宣传,让更多人加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例如可以充分发挥各级党政机关融媒体和公益名人的流量作用,通过网络宣传和线下进村进社区宣传的方式,号召大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多方联动的协调管理机制。例如对于“长江大保护”这类涉及范围广、参与单位多的工作,可以通过建立管理委员会的方式,对涉及单位职责、分工以及事件处理机制进行明确,简化办事流程。拓宽资金来源。除了依托政府的财政支持,还可以引进社会资本,例如可以通过成立生态文明基金会的方式向个人、企业募集资金的方式满足资金需求。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答卷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笔,以绿色发展为墨,握紧笔、蘸好墨,才能向人民交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答卷!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帅(武汉武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