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建设公园城市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9日16:42 来源: 荆楚网

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设立国家公园诠释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与此同时,建设公园城市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习近平在大会上强调要求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建设公园城市不仅带来新模式的经济效益,且构建生态文化体系,显著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幸福指数。

公园城市不仅仅公园+城市,更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城市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人,生产之外还有生活,建设之外,也需要留白,在发展中注重人文,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城市规划的进步。近日,首个重点专项规划《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建设公园城市作为建设发展的核心目标,转变发展逻辑、建设模式、营城理念、建设环节和建设手法,以串“园”连“山”活“水”、植“文”营“景”兴“业”,滨江步道、亲水沙滩,抬头有蓝天、散步有公园,青山绿水间的鸟语花香,成为居民眼中的“幸福标配”。

公园城市服务“人”,构建了恬淡静谧、闲适安逸、悠游自在的生活方式。通过建立“未来社区”、构建“公园街道”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供“5分钟生活圈”服务配套、配置3岁以下养育托管点、建立智慧停车系统、完善步行道网络、构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慢行系统”三网融合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也就是居民们在选择地铁、BRT、共享单车时可实现“无缝隙”转换......由此看出,“未来社区”“公园街道”是距离居民最近、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为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出行速度更快、选择方式更多,促进了居民生活质量提升。

公园城市建设“美”,构建当地特色、开放大气、现代风格的大美城市。通过构建新消费场景、新经济业态,智能智慧系统、特殊文化娱乐活动载体,自然、人文、景观、乡村、科技、现代、运动、等元素充分交融,凸显了独具匠心的人文创造,构建了诗意的生活美学表达,逐步形成一批公园城市“网红打卡点”,深受居民喜爱。

公园城市美化“境”,构建全域绿境、自然生境、阡陌田园的生态屏障。构建公园城市,对城市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有着一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建设生态廊道,居民们可享受“天然氧吧”,呼吸清新空气,沐浴阳光,放松精神,在林中步行、打太极拳,充分感受公园城市赠送的福利。

公园城市提升“业”,构建绿色生态、高端高新、高质高效的产业经济。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创新投融资机,营造公园城市场景业态,“科技体验”“潮流运动”“艺术雕塑展示”“节庆主题活动”“主题乐园”,将会成为居民“朋友圈”的常客,吸引更多投资商开发商创业者来到公园城市,促进产业经济,带动消费,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以人为本、美好生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回归城市建设的初心,建设公园城市,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市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圆(湖北宜昌)

【责任编辑: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