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让非遗文化走向大众视野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8日22:30 来源: 荆楚网 ​

近日,以“最忆是宜昌”为主题的三峡非遗旅游周在宜昌市点军区拉开帷幕,作为第十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系列活动之一,此次活动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极具宜昌特色的文化饕餮盛宴,更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迈出了创新式的一步,让非遗文化走向大众视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老且极具生命的地域性文化记忆,在几千年岁月的打磨下,逐步积淀形成的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我们一代代先辈,将炎黄血脉凝结其中,传承至今。如何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非遗瑰宝,让非遗“不遗憾”,摆脱生存之困、断层之困、保护之困,让非遗从“孤芳自赏”华丽转身为“群芳争艳”,并非一日之功,更需要久久为功。

非遗传承,就是要跳出因循守旧的思维,在保留非遗本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型创作,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此前,宫廷剧《延禧攻略》火爆荧幕,剧中娘娘头上的绣花饰品以小巧精致的外观走进大众视野,而绣花正是来自绣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他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将宫廷绣花创新为乖萌俏皮的动物造型,让绣花工艺枯木逢春,老树发新芽。文化创新并不是按照现今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去全面“改装”非遗文化,而是帮助这些文化进行创新型转化和发展,不断地去迎合当代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迎合,从而不被时代边缘化,让非遗文化能“活”的下来、传得出去。

非遗之所以珍贵、稀有,归根结底是文化传承人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精雕细刻下的匠人精神。“东方雕塑厂”创办人——陈淑珍,每一次的下刀都追求极致,塑造了诸多栩栩如生,带有浓郁乡土风情的人物形象,用匠心给每一团泥巴注入了生命。所谓匠心,不是偶发的灵感迸发,也不是空有情怀的号召,它的前提是坚守与专注之道。正是一位位同陈淑珍一样,追求极致的“非遗人”日复一日地精雕细琢,才让“泥香”飘落全国各地,飘入千家万户。

挖掘市场,打造传承生态圈。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市场的保驾护航。大多非遗技艺传承人,沉寂于技艺的精雕细琢,因创造不出经济价值,面临后继无人、濒临消失的窘境。打开市场,做到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才是顺时代之举。例如花西子同心锁口红,将中国雕塑技艺运用于化妆产品,打破传统口红在造型的束缚,迎合了万千女性的审美;又如当前在火爆全网的汉服,运用“互联网+非遗”,迎合了年轻人喜好,经常出现“秒上架、秒脱销”的盛况。加强文化和商业的有机融合,让非遗文化创造出经济价值,并逐步培养起消费市场,将数量庞大的网络消费者变成非遗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形成良好的非遗文化生态圈,让非遗产品开出经济之花。

发展并传承好非遗文化,必须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找到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速公路”,规避文化传承“路障”,规避非遗式“非常遗憾”,为非遗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助力非遗“活态”传承!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承泽(宜昌点军区)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