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二十四节气系列网评㊹】东湖评论:秋来话清凉 沃野满目新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3日10:50 来源: 荆楚网

秋云飘逸,秋水如镜,秋阳透亮,期待已久的处暑华丽登场,为人们带来丝丝清凉。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即“出暑”,指炎热即将离开的意思。

处暑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谚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处暑天气凉”等,都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处暑在农耕文化中也有重要体现,如“处暑雨,粒粒皆是米”“处暑天若不下雨,纵然结子难保米”,说的是处暑雨的重要性;“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处暑高粱遍地红”“处暑拔麻摘老瓜”“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说的是处暑期间要注意防止大风对庄稼的损害,同时还抓紧采摘新棉、摘老瓜、打尽枣,及时修理粮仓,准备冬储等。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其中,“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多年来,素有鄂西北粮仓之称的湖北襄州,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主动担当种粮责任,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粮食总产常年稳定在25亿斤以上;并全面开展“优质粮食工程”重点县建设工作,大力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发展质量,全力守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秋老虎”的余威让天气变得闷热、干燥,因此,处暑的食俗大多与预防"秋燥"相关,如:煎药茶、吃鸭子等。其中,以吃鸭子最为常见,在襄州区龙王镇就有暑天吃“大鸭”的习俗。这里的“大鸭”其实是与鸭子同属雁形目鸭科的鹅,鹅肉与鸭肉一样属凉性,食之亦可清热解燥。近年来,龙王镇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鹅产业,促使长岗养鹅专业村和一批养鹅专业户脱颖而出;同时,积极组织餐饮行业骨干参与国菜和楚菜的评选,打响了龙王饮食品牌,助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如今,“品龙王烧鹅、尝龙王香米、吃龙王大虾、赏十里樱花、访凤凰咀遗址、游红水河美景”已成为龙王镇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一张重要名片。

海报设计:谭伟(荆楚网)

“七月八月看巧云”,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近年来,全国各地借着“全域旅游”的东风,依托自然生态风光,大力开展乡村旅游。襄州区也积极探索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度假区、“农家乐”和生态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新模式,按照“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的思路,重点规划打造了多条乡村旅游特色精品线路,打响了龙王烧鹅、朱集梨花、程河柳编、双沟锅巴等多个镇域特色产业品牌,有力的推进了镇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绘图:袁晨恋(湖北美术学院“五十三梯”漫评团队)。指导老师:陈艳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中国广袤的田野里,正在或即将上演一幅幅火热的秋收场景,在人民群众流淌的汗水里蕴藏着时和岁丰的期望,喜悦的笑容里洋溢着穰穰满家的满足,这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广大基层干部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也是“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生动注释。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郑永妍(襄阳襄州)

责编:郭蕾

【责任编辑: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