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地持续高温,湖北、河南等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但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停辍。公安干警们奋战在城市一线;社区防疫志愿者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用责任和使命护佑广大居民的生命健康;外卖小哥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在平凡岗位上辛勤劳作,保障着社会平稳运行。这些在高温下的特殊岗位劳动者让无数人牵挂,大家都在想法设法送清凉,确保他们的安全。
应对高温“炙烤”,用人单位应承担起主体责任。不久前,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对职工防暑降温工作进行了明确部署要求。对此,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送清凉、送服务、送关爱的活动,从建设“司机之家”“劳动者驿站”,到足额按时发放高温补贴津额、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保障,再到开展“夏送清凉”活动,为劳动者提供消暑饮品……贴心的呵护、到位的保障,体现了用人单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也彰显出城市服务的脉脉温情。
应当看到,高温天气下,户外作业人员“超长待机”,容易脱水中暑,严重时引发热射病。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减轻高温危害,保障广大劳动者生命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企业等用人单位要合理安排一线人员作业时间,譬如轮换作业、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等,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完善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推进机制,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有效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权利,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劳动监察部门也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做好宣传引导必不可少。高温津贴发放到不到位、“凉策”服务清不清凉、户外作业时间安排合不合理,广大辛勤耕耘的劳动者最有发言权。要坚持以人为本,联合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社区专班等群体机构,开展防暑降温和安全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线上线下媒体平台,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帮助劳动者了解高温危害、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确保夏季安全生产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多一份“清凉”,便多一分坚守。高温酷暑之下,广大劳动者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坚守岗位、甘洒汗水,持续散发着光与热,协同托起城市乡村的正常运转,刻录下奋斗中国的美丽剪影。让我们一起凝聚共识,共同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撑起健康“防护伞”,把关爱和清凉送至他们的心田,这是保护高温下劳动者权益的应有之举,更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善意与尊重。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
摄影:王丽(湖北襄阳)
责编:廖逢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