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作为全国科教大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湖北责无旁贷。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充分发挥人才、产业等比较优势,着力解决一批急需紧缺和涉及长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科研攻关,打造科技自立自强的“策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必须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湖北科教优势得天独厚,必须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一方面,要突出原创,拓展基础研究边界。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等在汉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另一方面,要聚焦重点难点,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以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围绕氢能、储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前沿新材料等未来领域,组织攻关突破,攻克一批“疑难杂症”技术,推动关键技术自有化、可替代化。
聚焦补链强链,激活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源”。科技力量只有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才能得到提升。湖北必须锚定科技强省目标,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优化升级,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一方面,要优化科技创新力量资源布局。推进在汉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高水平建设汉江实验室、光谷实验室和东湖实验室等湖北实验室,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汇聚地。另一方面,要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要发挥科技型企业在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等方面的优势,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三高地、两基地”的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要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补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
推进体制创新,释放成果竞相涌现的“加速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等方面全面改革,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一方面,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未来的整体优势。另一方面,要强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营造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良好创新生态。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心怀“国之大者”,矢志科技自立自强,湖北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稿源:荆楚网
作者:熊忠阳(湖北武汉)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