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新闻联播》再次聚焦武汉,以《武汉:创“志愿者之城” 建文明新风尚》为题报道并点赞了志愿江城。近些年,武汉在开展志愿服务、创建文明城市上打出的组合拳“”亦值得点赞。从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到疫情防控的斗争前沿、从城市绿化的各个角落到孤寡老人的照看陪伴、从邻里议事到提供便民服务……那一抹“志愿红”遍布武汉的每一个角落,涉及基层治理的点点滴滴,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武汉坚持走特色志愿服务之路,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让作为社会治理有益补充的志愿服务工作切实发挥起“润滑剂”的作用。譬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抱抱团帮帮邻”志愿服务队的拥抱者们扶危助困,帮助特殊家庭,让困难居民感受到温暖;硚口区张公堤北社区“啄木鸟+”志愿服务队的“啄木鸟”们设置“问题鸟巢”收集问题,邻里当家、多方会议破解小区治理“疑难杂症”;武昌区中央花园社区“五心”志愿服务队围绕爱绿护绿、邻里协调、寓教于乐等参与社区治理,形成文明新风尚。正是这一支支队伍、一抹抹“志愿红”让武汉在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人人争做志愿者,处处吹遍文明风。武汉市注册志愿者超过257万人,文明之根在这座英雄城市愈扎愈牢。然而,目前基层志愿队仍以老党员、退休干部、热心大妈等年龄偏大的人员为主。但志愿者应不分年龄、不分职业,推动乡村、社区高效能治理也需要青年志愿者的参与。建设“人人争做志愿者”的文明之城,青年志愿者不可缺位,应通过志愿意识觉醒、行动意愿点燃、行动机制创新等方式让青年志愿者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一方面,发挥青年人的专业优势,集合其碎片时间,利用网络与现代科技积极探寻社区停车管理、垃圾分类、环境治理等问题的解决之道;另一方面,把青年志愿者的朝气渗透到基层治理中,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碰撞下,基层志愿服务队伍要与民众需求精准对接,做到“群众需求在哪,志愿服务就到哪”,当好服务群众民生暖心人。这一点,洪山区青年之家的社区与高校团队相互点单的模式值得推广,民众“点单”、站所“送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一条龙,切实满足民众需求。推动志愿服务深入乡村社区,聚焦民生“痛点”,将有限的志愿者资源、无限的志愿者力量用于民众最需要的疫情防控、应急救援、邻里互助、扶危助困、医疗卫生、治安巡逻、法律普及、环境治理、文明创建等领域,拓宽志愿服务的渠道、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让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携手同行,真正做到为民、便民、利民。
微光虽渺,万丈成炬。一抹抹“志愿红”定能汇成惊天动地的洪荒伟力,照亮自己的道路、温暖别人的人生、点亮我们的城市;定能交织成江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打造最美的城市名片,释放城市的文明与力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凤霞(武汉硚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