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领异标新东湖景 千帆竞发在江城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30日23:16 来源: 荆楚网

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新领域新赛道已越来越凸显其发展优势。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在国际竞争中,核心技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是买不来、要不来的。这几年,武汉凝神聚力打造光电子、汽车、大健康等三大万亿产业,高新企业正蓬勃发展,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中国首款车规级7纳米智能座舱多媒体芯片、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国内首套管材激光清洗装备、首批“武汉生物”新冠疫苗正式上市等等,共同汇集成了在汉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千帆竞发之势。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加入“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换道超车。通过加强技术改造,找准相适应的创新方向,加大研发投入,建强自主品牌,开拓新市场、探索新领域,可以进一步做优企业发展的函数,做大成果的输出值。

同时,在成果转化上也要强化引导和应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多个文件,明确指出要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的不良导向。一方面,是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产出和效益,努力将“钱变纸”向“纸变钱”转变。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校企联合等针对性措施,着力推动教育和创新发展深度融合,与本地的实际发展和产业需求更相匹配。武汉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通过出台重磅20条、建立政企校合作平台等举措让人才“名利”双收,继而让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和发展动力,努力奏出武汉创新驱动发展的百凤齐鸣之音。

此外,科技创新应充分发挥平台基础性作用,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6月25日,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汉举行,武汉正围绕光谷科创大走廊、湖北实验室等平台和光电子、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高新产业,奋力打造中国“四谷”,武汉经开区也推出“车谷科创33条”,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档升级,刚刚在车谷召开的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集聚了全国汽车领域的行业大咖,一同探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痛点、堵点、卡点问题,这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释放了企业的发展活力。通过育好建优用活人才和平台,可以实现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全面升级。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从0到1”的道路很艰难,但是,敢为人先的精神不能懈怠。创新的潜力在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科技创新的“增量”,人人追求创新,共同点亮武汉科技创新之光,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强磁场、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湘林(武汉经开区)

责编:丁楚风

【纠错】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