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⑬】东湖评论: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8日22:10 来源: 荆楚网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金秋时节,华夏大地弥漫着瓜果飘香,五谷丰登的喜悦,散发着乡村振兴的醇厚气息。全国各地纷纷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开展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的群众性庆祝活动,充分展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优秀成果,渲染出城乡共庆丰收欢天喜地的浓厚氛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三农”事业的发展不仅对于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更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体现了党中央重视“三农”、关爱“三农”的深厚情怀,丰收盛会的举办弘扬了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全社会大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今年,我们克服局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应对北方局部地区罕见洪涝灾害、南方局部地区持续高温干旱挑战,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这些离不开党和国家对于“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及决策部署、离不开“三农”战线同志们的辛勤付出。譬如,8月份前后,为了应对旱情,襄阳市襄州区累计投入抗旱劳力8万人次,开启机井1130眼,开启固定泵站135处,浇灌农作物38万亩......今日的丰收,离不开昨日辛勤的耕耘与灌溉。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强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话语,激发了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热情,进一步调动了“三农”工作者、劳务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定再接再厉,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中接续谱写我国“三农”事业新的时代乐章。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体现,乡村建设与发展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短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并不亚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担当责任、主动作为,推动资源向基层下沉、搭建更加优质的干事创业平台;广泛招募各类人才、精英,引导他们在乡村“大舞台”大显身手,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实现个人价值。譬如,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新村民”告别城市的繁华与高薪,带着高等知识、创新思维、新型方法融入到建设乡村的大格局中,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才华。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主动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推动国家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成效,积极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共同缔造乡村高质高效发展的美好环境、城乡一体化进步的幸福生活。譬如,在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下,人民群众相向奔赴,形成社会治理不断加强、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的良好局面。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我们就定能在希望的田野上跑出新的“加速度”。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郑武(襄阳襄州区)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