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爷爷讲中国故事,“武汉三镇”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章节。他称武汉必言“大”。“大武汉”的概念,就这样常驻在我的脑海中。20世纪90年代,我第一次去武汉出差,第一次领略了这个“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中部省份的省会城市“大武汉”。火车穿越武汉,需要经停大站,终于明白这座城市的名不虚传。
在“内循环”和“双循环”成为时代命题后,“内循环”如何做,成了各地政府部门的必修课。2021年12月2日,湖北日报微信公号发布《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竞争力影响力的省域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座谈会在黄冈召开》的消息,让读者了解了该省正在举全省之力打造的“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战略。依循“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的发展理念,相信若干年的荆楚大地,将别是一番景观。这样的愿景,其实在中国传统的诗词中,诸多久负盛名的文人墨客早已为后世描绘除他们理想中的“武汉城市圈”的风貌。
套用当下一个时髦的“融合”这个词语,湖北掀起的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建设浪潮,何尝不是区域化融合发展的具体写照呢。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笔下,荆楚大地的“同城圈”梦想早已跃然纸上。在《荆州十首·其一》中,苏轼留下“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的佳句。一个“连”,将广袤的荆楚水陆相连的自然特征精准地概括出来。
文人中有类似“融合”理念的绝非苏轼一人。比苏轼更早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其《江夏别宋之悌》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河道犹如地球的血管和脉络,将一座座城市串联起来。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水域的天然连接。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竞争力影响力的省域城市圈,可以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得到启发。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贵在发挥同省的协调优势。
其实,只要打开湖北省地图,不难发现:正是长江及其支流和几个湖泊,将荆楚之地架构成今天飞机形状的地形图。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理念,也许正是源于这样的展翅待飞的飞机地域结构,勾勒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的布局蓝图。按照这样的设想,围绕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武汉当好机头,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等八市融合而成两翼和机身。这样的引领、驱动和协同,展现出的是同城化发展特殊的协调优势。
当前,跨区域的协同发展,并不在少数。从先前的“珠三角”到当下正在进行时的川渝协同发展,类似的协作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相比之下,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省内协作,较之于跨越省份的发展需要中央协调、参与者协商,非跨省的协作减少了不少繁琐的环节,在效率上理应更为高效。
湖北省会武汉作为九省通衢之地,交通便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了高等教育的发达。武汉作为我国的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现有普通高校84所。武汉的高等教育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名校荟萃,享誉全国,这也成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根据《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实施意见》,鼓励在汉优质高校与其他八市联合办学。其中,仙桃市就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共建仙桃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短期内见效快的是经济领域鄂合作,但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竞争需要大量的人才则源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武汉的高校数量众多,在本地扩大规模受制于空间因素,这些高校有计划地在其他8座城市设置分校或研究院,让这些城市切实享受到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便利,把武汉的教育优势做大做强,这个目标的实现只能来自于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规划的环保意识浓厚,现有的规划突出绿色理念。为实现这一发展理念,规划提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污染防治共治共保”和“无废城市圈”建设等一揽子计划。
湖北水资源丰富,如何保护水资源,发展经济而不污染大气和土壤,“无废城市圈”建设显得非常必要。只有环境保护先行,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最终才不会止步于“同城”,可以邻近省份辐射,与其他经济圈衔接,将武汉同城圈同城化变成中国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一环。
武汉作为九省通衢之地,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规划更具示范意义。按照这样的规划,武汉城市圈定位于全力打造“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全国重要增长极。应该说,这样的目标在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中可以找到“蓝图之底图”。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蓝图变成现实之时,必当应验毛泽东“当惊世界殊”的预言。
在“元宇宙”成为时髦话题,有远见的人们已经在思考这个并行宇宙中的“媒体样式”和“宣传形态”之时,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需要九座城市新闻宣传的“媒体圈同城化”势在必行。
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需要宣传先行,通过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在这方面,2021年10月14日,宜荆荆恩全媒联盟成立。四地媒体将构建区域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讲好宜荆荆恩故事,传播宜荆荆恩好声音,为宜荆荆恩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前期,四地七家主流媒体共同启动了“寻找宜荆荆恩城市群100名片之旅”活动。
既然已经有三个城市的全媒联盟迈出了媒体圈同城化发展的一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九城全媒”架起信息高速公路助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作者:刘海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