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学党史向未来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1日10:27 来源: 荆楚网

000000001.jpeg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决议》为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擘画新蓝图。

一、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三重”核心要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是百年党史中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认真学习和领会《决议》蕴含的价值旨归,有利于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一)加强政治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充分表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全会着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聚焦实现中国梦这一主题,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

(二)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民族伟大复兴精神伟力

十九届六中全会开创性地提出了“两个确立”,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定海神针”,是总结新时代的最大政治成果、最重要历史经验、最客观历史结论,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新的概括,为我们完成重大时代课题提供了思想引领力和实践指导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三)响应时代感召,昂首阔步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苦跋涉中,我们一直遵循历史规律,以人民为中心,紧跟时代潮流,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决议》揭示了党在百年征途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始终掌握历史主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制胜之道。当前,国情和世情、理论和实践都在迅速变化,遇到的急流险滩也是全新的。全会全面总结了过去的“长征路”,谋划了未来的“赶考路”,为我们笃定实干、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指明了方向。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的“四大”使命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举措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不断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浇筑枝繁叶茂的理论之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闪耀更灿烂的真理光芒。

(二)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发挥着加强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重要作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和生力军,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大责任。

(三)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特殊且重要的任务,处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前沿阵地的最前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矛盾等易发,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更是复杂严峻。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切实肩负起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使命,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四)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彰显中国大学社会主义底色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彰显中国大学社会主义底色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独立设置彰显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也一直深融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因中。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不仅是满足党和国家事业的迫切需要,更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必然要求。

三、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五维”路径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应拿出前所未有的魄力,锚定高质量的发展目标,紧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系统谋划,多维联动,全力打造以政治、思想、人才、学科、组织为抓手的“五位一体”发展矩阵,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一)政治立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导向和原则

把准“方向盘”。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航向标”。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说,就是要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充分发挥党政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科学把握立德树人规律、学科建设规律、思政课建设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制定好学院事业发展规划,用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三是制定符合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历史文化传承、学院发展阶段的政策,形成相互衔接、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的政策体系;四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趋势,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社会服务提质增效、学科建设增强实力,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排头尖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高地。

(二)思想领院,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阵地

立稳 “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坚定地走在宣传思想工作最前沿,学深悟透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把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实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矢”,击中中国发展实际之“的”,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清楚我们过去为什么能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做好时代“传声筒”,唱响党建“好声音”;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的时代使命,用思想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阐明并回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人才兴院,筑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打造“蓄水池”。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高质量发展实则依靠人才驱动,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根基与动能。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引导广大教师坚持“八个相统一”和“六要”,上出“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标准的思想政治理论“金课”、产出“学术含金量”高的科研成果、建出“强优并济”的学科布局,既做好“大先生”,又做好“教书匠”和“超能手”,教学、科研和育才齐步走。切实发挥学院人才汇聚和培养的功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四)学科强院,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涵式发展高地

夯实“学术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础理论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将学科建设作为“牛鼻子”,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为“金钥匙”,立足前沿,面向世界,探索学科建设的特殊规律。用科学研究增强学科实力,以学科发展促进学院建设,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的“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提升学术生命力和实践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持和学理支撑。

(五)组织固院,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方向和使命

筑好“压舱石”。组织使党的力量倍增,组织起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全面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一要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把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聚焦到思政课改革创新、理论政策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上来;二要以标准化、规范化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抓手,加大对支部工作的督促检查考核力度,实现党组织建设的全面达标、全面过硬;三要要完善教师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把党的建设贯穿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全过程。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文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