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多措并举保就业,稳住民生基本盘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5日22:53 来源: 荆楚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牢牢把控就业大局,稳住民生基本盘。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维护就业形势稳定。稳就业的关键是稳企业。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疫情对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市场经营业务的停滞让其综合收益受到冲击,面临着资金链中断的风险。要想解决就业问题,必须扶植小企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发力,更好地营造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加大减税和帮扶政策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聚焦不同阶段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比如人工成本上升、订单不足、回款难度增加等,加大对各类涉企违规收费的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清欠行动,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把支持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对因受疫情影响受损严重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经营状态,顺利度过难关。

增强大众创业意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具有倍增的就业效应,已成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越是发生疫情,越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要培育创业文化,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切实引导、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劳动者转变观念,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降低创业的门槛和成本,简化注册手续、推广创业培训、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提供贷款支持,增强创业企业的活跃度,提高创业的回报率。通过一系列便民政策点燃大众创新创业激情。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农民工在乡或返乡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要积极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要积极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积极打造市场主导、风投参与、企业孵化的创业生态系统。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综合素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服务业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制造等新产业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服务业新业态异军突起,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用工需求都会发生变化,对就业带来了巨大影响。现阶段我国劳动者素质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进一步显现,人才培育培训跟不上需求变化,结构性就业矛盾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劳动者必须不断提升技能来适应岗位需要。要深化教育体制和教育体系改革,创新优化培养模式。关键是要坚持需求导向,以市场需求引领模式创新,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立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加大在职培训和技能培训力度,重点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新产业新业态领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加强对大龄低技能等困难人员的专项帮扶,促进他们转岗再就业。同时,稳步推进失业保险扩围,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牢牢抓住就业这一民生之本,让人们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为我国经济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引燃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朱艳娟(武汉硚口区)

【责任编辑:刘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