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要发挥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向基层文艺工作者倾斜,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谆谆嘱托和殷切希冀极大地鼓励了躬耕基层的文艺工作者们。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目标提出新要求,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基层文艺工作者肩负着文化振兴重任,唯有牢记嘱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能无愧使命。
涵养为民情怀,让文艺作品散发泥土芬芳。基层文艺工作者来自村镇社区、街道楼宇等方方面面,有基层文化站工作员、民间演艺团、民间吹打乐队、文化培训机构工作者等等,他们有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基层文艺工作者要沉心静气,深入群众,细致观察,深刻领悟,创作出贴近群众生活又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要不断学习,结合本职工作,提高创作水平,以服务群众为目的,将政策法规、优秀传统文化、文明乡风融入作品,起到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要为民代言,为家乡发声。用好文化站所、红白理事会、抖音、直播等平台,宣传好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作品,展现乡村良好风貌,提升家乡美誉度。
坚持与时俱进,让文艺作品沐浴时代阳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但同时一些地方陈规陋习依然存在,与当下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甚远。做好基层文艺工作,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迫在眉睫。首先基层文艺工作者要聚焦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积极参与推进移风易俗。通过作品引导群众树立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等文明新风尚,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结合当下各块重点工作,用艺术作品服务百姓。例如榔坪镇文化站自编自演的三句半“擦亮小城镇”让“共建共治共享”观念深入人心;抖音上方言版疫情防控顺口溜“土”味儿十足;长阳反诈警世歌曲《莫上当》让群众提高警惕。
珍惜传统文化,让文艺作品闪耀民族荣光。传统文化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是我们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而文化作品“接地气”又能增长群众的文化自信,加深民族文化认同感。基层文艺工作者首先要把握好社会主旋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艺创作融会贯通,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比如将先进模范的典型事迹用艺术手法刻画,感召人民群众用模范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要打磨好作品,汇聚民族奋发力量。要结合党史教育,实事求是地再现历史,在作品中凝聚爱党爱国力量,厚植为民服务情怀,打造出更多令人震撼的作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挖掘好本土优秀文化,在创新中发展。要融入地方优秀特色文化进行创作,再创新与融合中传承发展,例如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的土家撒叶儿荷,正是由土家丧仪歌舞习俗传承而来,却表达了一种更为豁达通透的生死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基层文艺工作者要争做乡村文化振兴的排头兵,团结凝聚文艺工作者、爱好者,凝聚强大合力,发扬工匠精神,用好作品谱写人民史诗,展讴歌时代精神,让文艺之花绽放在乡间田野!
稿源:荆楚网
作者:覃玉兰(宜昌长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