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下午,湖北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新馆建成后,省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1.4 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达3.6 万平方米,共有藏品24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主要以商周青铜器、楚秦汉漆木器与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体系完整,数量丰富,质量精湛,地域特色鲜明,是弘扬中华文明和展示荆楚文化的重要窗口。
荆楚文化是指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主要包括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地方戏曲文化、民间艺术文化、江城武汉文化、现代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展现了“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等五大创新特质,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一种文化若要生生不息的发展,就必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而这种生命力与适应性来源于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肩负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奋勇争先的三重责任使命,责无旁贷地要将这种创新精神和传承发扬下去。
要“明其理”。当前,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因素,已不再是物质技术手段,而在于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衷程度和传承积极性。随着媒体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爆炸造成的“注意力分散”和“瞬时性审美”,使得青年一代更倾向于接受以“眼球经济”和“感官消费”为代表的“快餐文化”,难以接触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要克服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微心态”,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传统文化不应该只是狭义上的服饰或者是人尽皆知的故宫长城,而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这就需要我们青年一代把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充分认识,认真总结,在继承中前进,不断增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要“扬其精”。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建博物馆或者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是很重要的举措,但是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内化成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成为活的灵魂。比如近年来火出圈的“汉服秀”“古风流行曲”“诗社”等,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让传统文化与青年一代有更高的契合度和更好的体验感。利用青年一代对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元素”亲近和依赖的特点,将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现代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将优秀传统文化渗入我们的皮肉骨髓。
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40余年的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更多的经验总结。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而是要保持其生命力。要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发扬者,充分激发中华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钰平(宜昌夷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