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只有思想破冰,才能引领发展突围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0日15:00 来源: 荆楚网 ​

去年11月底,鄂州市鄂城区启动“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大讨论活动,鄂城区委书记董国平提到:“未来五年,是鄂州市鄂城区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期,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黄金期,是确定城市性质的窗口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机遇期。”

面对机遇,得时无怠,时不再来。

鄂城有着超高的品牌辨识度:襟江带湖,扼控南北,水陆枢纽,军事要塞,千载王城。坐拥天时、地利、人口的优势,是鄂州的首善之城,也是鄂州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

鄂城拥有人口发展红利之“机”,领有鄂州三分之二人口;拥有新旧动能转换之“机”,毗邻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鄂州花湖机场;拥有科技创新之“机”,光谷科创大走廊正迎面奔来;拥有武鄂同城发展之“机”,武汉一路沸腾向东……

面对着多重战略发展机遇的叠加,面对着历史和时代的选择,鄂城区应当责无旁贷、当仁不让、乘时乘势、借机腾飞,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改革开放、基层治理、绿色发展等方面入手,解决鄂城发展的不足和问题,实现鄂城发展的突围和跨越。

可眼下,鄂城有的干部存在本领恐慌,思路不够开阔,不知道如何抢抓机遇,“入宝山空手回”;有的干部心态不够端正,任由机遇从身边“悄悄溜走”而不知;有的干部破难不够硬气,机遇在前,冲不上、顶不住、拿不下,等等。

举例来讲,凤凰、西山、古楼、樊口四个街道回归鄂城区管理两年多,有的干部对城市工作缺乏调研、缺少谋划,还依赖过去抓农村工作的老思路、老办法,凭经验凭想象办事。

令人汗颜的是,面对武鄂同城化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的干部还存在“大树底下不长草”的认识误区,过分强调“虹吸效应”,忽视“辐射效应”,选择“佛系”。

还有的干部认为,鄂城与武汉不接壤,在武鄂同城化发展上比不过葛店开发区、华容区、梁子湖区,在发展临空产业上比不过临空经济区,妄自菲薄,甘于平庸,甘当“太平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策机遇稍纵即逝,竞争发展百舸争流。只有思想破冰,才能引领发展突围。

鄂城区委书记董国平多次提到干部中存在思想之冰、作风之弊、行为之惰,罗列一系列需要破解的“坚冰”:穿新鞋、走老路;麻木不仁,雷打不惊;照搬老一套、不敢越雷池半步;眼界不宽,封闭保守;甘于平庸,安于现状;喜当“指挥官”“二传手”;拖拖拉拉、不推不动,甚至推也不动;搞“投机”,当“演员”;当“看客”、做“说客”;放“马后炮”、“事后诸葛亮”;紧要关头冲不上、顶不住、拿不下;甘当“太平官”;“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疲劳、暮气横秋;浑浑噩噩,数日子“撞钟”。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破冰和突围意味着牺牲和失败,也意味着掌声和成功,它要有“偏向虎山行”的决绝,要有“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豪气,要有“壮士兮一去不复返”的凛然,还要有“功成不必有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超然。

无论是决绝还是豪气,无论是凛然还是超然,它是一种涅槃和淬火后的思想境界。思想破冰是发展突围的先决条件,纵观当下,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干事气场不容乐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前,鄂城区最大的短板就是思想解放不够,“官本位”思想较重,市场意识不强,重商氛围不浓,全面创业热情不高。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解放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首先是搬开“绊脚石”,推动思想破冰。冲破影响和制约鄂城区发展的思想和体制机制障碍,向改革找动力、增活力、拓空间。

其次是啃下“硬骨头”,推动发展突围。解放思想不仅是认识问题,也是实践问题;不是空洞口号,而是具体行动。具体到解决现实发展问题,一要强稳中求进之势,二要攻转型升级之坚,三要破城市管理之难,四要补乡村振兴之短。

最后是清除“拦路虎”,推动作风转变。鄂城发展的好不好,作风建设有没有成效,最终都要交由项目、企业和群众来评判,要比一比谁服务企业更高效便捷,比一比谁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更深入。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丁元中(中共鄂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