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创新宣传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方式,制作黄梅戏唱讲系列作品视频,组织全市“报网端微屏”等宣传平台进行推送,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系列作品的点击量、播放量、观看量累计超2500万次。当党的创新理论遇上戏曲,发生了令人炫目的“化学反应”。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本土化方面做出了独特贡献。中国共产党一直注重发挥戏曲的宣传宣讲功能,李大钊曾称赞成兆才剧团“改良平戏”的尝试,鼓励其接受和宣传“五四”思想。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军民用江西东河戏编演革命题材剧目,1931年上演《活捉张辉瓒》,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袖形象搬上舞台,较好地宣传了革命思想。1938年,延安成立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演出秦腔《中国魂》《血泪仇》、眉户《十二把镰刀》等大量作品,“真正能发动广大的群众参加抗战”。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艺术薪火相传,革命题材、红色题材戏曲作品大量涌现,不断地成为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的鲜活方式,成为中国人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有效媒介。成为中国人立足当下、回望历史、展望未来的重要文化本位。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中国有三百多个戏曲剧种,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力量。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把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这台“大戏“唱好。
紧扣党的创新理论,把准宣传宣讲导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要在戏曲创作和传唱中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意义、核心内容、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彰显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中汲取丰厚的滋养、体验真理的味道、感悟实践的伟力、凝聚奋进力量。
紧贴受众接受习惯,找准群众的理论兴奋点。既要用思想引领戏曲创作和传唱,又要用时代性的叙事形态丰富戏曲创作和传唱,还要善于经典戏曲调填唱新词等手法赋能理论宣传宣讲,让群众“愿意听、听得进、记得住”,促使党的创新理论通过戏曲传到每一个人都的耳朵里,心田里、脑海里,引起“脑腔共鸣”、心灵共振。
紧遵现代传播规律,选准宣传宣讲的渠道平台。既要登台唱戏,也要网上送戏。要制作戏曲唱讲党的创新理论音视频作品,统筹“报网端微屏”等宣传介质,进行全时段推送,实现全人群覆盖,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使党的创新理论插上戏曲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敬秋(黄冈市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