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30日08:28 来源: 荆楚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4日下午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和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尤其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坚定不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双碳”工作已成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必然要求。从“加快生态保护”“探索能源生产升级”到“提升城乡发展质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从“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到“加快绿色低碳革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从“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到“把关排放”“循环经济”·····这些宏大节能减排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双碳”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也积淀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的宝贵经验。中国一直努力致力于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并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为示范创建,积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此外,加大财政支持投入加快绿色低碳科研,狠抓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双碳”统筹领导工作。

生态兴则文明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自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唇齿相依的一体性共处,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之必然,更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的千秋大计。保护生态与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自进入发达工业文明社会以来,随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和极端天气频发,其严重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面对生态骤变的巨大挑战,我们更应勇于担当,戮力同心携手起来推动各国环境治理,着力于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致力于将持续汇聚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强大力量,为世界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注入更多信心和希望。沙海变良田、沙漠变林海、废矿变湿地、守护大草原······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统一,完成低碳减排的阶段任务,是我们党给出实现“双碳”目标的中国智慧与方案。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我们始终如一秉持抓铁有痕的劲头,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积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积极有效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局面。截至2019年底,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2%,提前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任务,同时提前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目标,推动碳达峰目标任务稳步实现。此外,我国还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推动落实改革创新,有效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努力建设人类生态文明新村。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建设好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更需以持之以恒的坚守与奉献,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努力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文明新村。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雪雷(武汉黄陂区)

【责任编辑: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