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今天恰好是教师节,人们纷纷以多样化的形式向辛勤的园丁致以节日问候。同时,对于身处基层的年轻干部而言,也应在今天这个向老师表达感恩的日子里,对基层为年轻干部传授“技艺”的老师们道一声感谢,是他们在“赶考”路上为基层的年轻干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年轻干部不断丰富见识,拓宽眼界,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和提高服务群众、服务人民的本领和水平。
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深有体悟。记得刚步入公务员队伍,到村里后,因为不会说本地话,参加村民代表大会,时常侧耳问文书。“城里的大学生,开会还带‘翻译官’咧”“人家是来‘镀金’的,哪有心思管你的芝麻事!”听了这样的话,更加坚定了我要学好本地话、为村民办实事的决心。从简单词组到日常问候,村两委谁在村部我就跟谁学,降低语速让我听懂,纠正发音让我开口。经过他们耐心地一遍遍教,入户时我跟乡亲们有了“共同语言”,不再是个“局外人”了。学了本地话,我还在村里当“评理调解员”,为年迈村民宣传政策时也能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他们理解了。本地话里蕴含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也是人们家乡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来源之一,学好本地话,才能更好“本地化”。
习近平总书记将铁锹扛在肩头的照片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个真干过活的“老把式”,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的观念也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一年秋天,镇农业服务综合服务中心发通知,可以领紫云英种子,我马上就联系村里问需要多少,一位老支委告诉我,不用领,我们村的气候以及土壤环境不适合种植紫云英,往年有种植过,成活率都不高,无法达到我在网上搜到图片的那个效果。原来,搞农业不能光凭一腔热血,还要对自然规律和作物生长情况有深入实际的了解。我跟着农技员,掌握了许多来不及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后来,我还坐过“农业直通车”,见到了“科技特派员”,看着烟农、种粮大户、柑橘种植能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于我而言有了更深层的含义,用科技的力量为辛勤劳动开创美好未来插上翅膀。
驻村满两年时,我在考核表“存在哪方面不足”一栏中如实写下:对于村财增收、发展村集体经济办法不多,带领村民致富方面思考不够、经验不足。恰逢此时,市里为我们村派来了“第一书记”,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财政干部,驻村不到一年就为我们村争取了40万元的党建阵地建设及乡村振兴发展项目资金。温泉民宿是我们村的旅游亮点,温泉酒店的承包款、管理费和租金作为村财收入的重要来源,也为部分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但是在长期发展中也出现了游客减少、后劲不足等问题。第一书记积极联系投资兴建温泉酒店的乡贤客商,提出销售优质农产品、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农业提升旅游服务质效等新的发展规划,通过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实现增收,进一步激发村民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品质的积极性。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基层是年轻干部“拔节育穗”的沃土,得遇良师更为事业发展装上了“推进器”,我们要继续发挥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优势,向广大基层工作者学习,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文韬
责编:郭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