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从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等12个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任务,为各地区各部门就如何推进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立足新的阶段,我们当以民之所需、民之所盼为航向,在乡村建设行动中用心用情擦亮“为民坐标”,为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提速赋能。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在“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不懈努力下,全国各地村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产生活蒸蒸日上,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改变推动着乡村振兴的步伐稳步发展。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乡村建设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比肩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案》的 出台,对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步伐。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乡村的发展建设需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才能不断提升农村群众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质量。譬如,湖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近年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主基调,通过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充分挖掘乡村发展潜力,培育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在建设美丽屋场、扮靓乡村容颜的同时,也推动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再譬如,甘肃肃州依地形错落有致分布,大力实施“美丽宜居示范村组”“组组通油路”“点亮农村”等乡村建设重点工程,积极鼓励和支持城郊村、旅游村示范点因地制宜建设多功能住宅,让农村实现了从“好房子”到“钱袋子”的华丽转变。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必须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尽力而为,也需量力而行。在理念上,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坚持为民而建、建为民用;在推进上,联系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村庄建设时序,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坚持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在方式上,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一步一个脚印抓推进,一点一滴出成果,确保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也要顺应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趋势。《方案》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一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人口、居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动“互联网+”向农村延伸覆盖,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另一方面,要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聚力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行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构建智慧农业气象平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腾飞乡村振兴“金翅膀”。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已经擘画,落实到不到位,行动具不具体,成效显不显著,广大农民群众最有话语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凝聚合力、团结奋进,加快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让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全面舒展,宏伟蓝图必将成为美好现实。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