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工第一天,湖北省召开全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提出要打好县域经济发展攻坚战和整体战。“郡县治,天下安”。县域作为承接中心城市、联结基层农村、深化区域协作的关键节点,是整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更是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基础支撑,目前,无论是国家、地方政策,还是各地经济发展规划,其重心都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因此,如何乘春风之势、得发展之时,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发展县域经济,要跨越式优化布局。发展机遇可遇不可求,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县域将可能成为国内最大市场。县域经济主体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拔高,从“县”的思维转变为“城”的思维,从独立发展变为拥抱中心城市发展,以片区组团为单位系统化推动规划设计;其次发展思路要科学清晰,精准梳理优势潜力、功能定位、发展需求、同比差距,把准经济、政策、发展趋势,做到心中有底,胸中有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譬如,江苏省昆山市充分发挥自身地位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与上海基础设施、科创资源、产业要素、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快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推进虹桥—昆山—相城深度一体化,提升了经济循环效率,实现了制造升级、创新升级、消费升级。
发展县域经济,要跨越式提升产能。蓝图既定,利刃即出,2020年,国务院印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规范发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县域将成为统筹市、县、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县域经济主体首先要固本强基,把首位产业做大做强。首位产业是核心,更是优势所在和基本底线,目前全国经济发展主基调依然是“稳中求进”,要始终保持首位产业首位扶持,对接中心城区和乡村,形成区域发展中心,在“双招双引”、僵尸企业盘活、产业转型等方面下功夫,才能确保“底盘不松”。其次聚焦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旧城改造等方面,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品牌优势,在做好产业布局的同时,做好公共设施配套联动发展,探索新发展模式,拓宽市场,释放消费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譬如,浙江省余姚市通过组织专班,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问题,围绕智能经济、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方向,谋划一批具有引领性、战略性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为经济发展创造新增长点。
发展县域经济,要跨越式强化配套。利刃既出,必见锋芒,顺应产业融合和物流发展趋势,构建以供应链服务为导向的展贸综合体,是促进县域打造新枢纽经济的关键。县域经济主体首先要编织高效率交通物流网,经济发展快不快,交通运输是关键,要充分发掘自身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优势,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合理分配物流功能,努力融入区域交通大格局。其次借助发展机遇,抓好产业链发展,把握传统产业升级和高新产业入驻的“双轮驱动”,持续调优区域规划,侧重产业链条高端延伸,注重与附近工业园区或者特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形成内部蜕变,外部竞争的发展模式,为后续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譬如,宜都市红花新城建设,就抓住“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遇,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美化新城颜值面貌、强化市政设施升级、绿化长江生态廊道多方面为抓手,跑出“北接”加速度,为更好承载宜昌中心城区人口、产业向江南转移,奠定坚实基础。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 。据报道,近日湖北交出了2021年“GDP答卷”,50012.94亿元,排名重返全国第7位,在疫情后重返经济发展“主赛道”。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发展的春风已经迎面吹来,我们要紧抓这个机遇,以“乳虎啸春”的状态与活力,精干实干,把蓝图变为现实,把定位干成地位,相信在众“虎”同心的努力下,一定可以让这股春风“吹”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腾笼换业引凤栖”,“放眼满是开门红”。
稿源:荆楚网
作者:鲁文浩(宜昌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