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继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后,北京冬残奥会强势接棒。全国各地竞相出现“雪打灯笼”的奇景,“雪容融”接力憨态可掬的“冰墩墩”成为了“新晋顶流”,向世界延续着中国独特的冰雪浪漫。
“雪容融”的诞生并非偶然,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团队为完善设计稿,历时10个月,往返北京近30次,画了上万幅图纸,从麋鹿、中国结、饺子到灯笼,才设计出这个与众不同的吉祥物。“雪容融”的整体设计与其灵感来源——灯笼的主要特征高度契合,并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冬季的季节性要素。从正面看,“雪容融”面部的雪块覆盖在大红灯笼上,印证着“瑞雪兆丰年”的美好愿景;头顶有一个如意环,双足上还缠着一圈如意纹,给千家万户送去吉祥幸福;被雪覆盖住的一段是长城城墙图案的纹样,展示中国传统美学;剪纸连续绘就的13对“京鸽”图案和天坛剪影,向世界发出了第13届冬残奥会的邀请;灯笼本是光明的指引,“雪容融”的肚子外面闪着一圈黄色的光环,传递“温暖这个世界,点亮心中梦想”的暖意。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文艺工作者,“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雪容融”正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来,也是在实现中国“双奥”梦想之时,对外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标志性符号。不仅是“雪容融”,以大熊猫为原型的“冰墩墩”,如“握手”般紧紧相扣的两支交接的“飞扬”火炬,融入长信宫灯元素的火种灯,同心圆玉璧、青铜礼器样式的奥运奖牌,水墨山水画绘就的奥运“国风”战袍等,借助精彩的细节描画,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得“双奥”成为世界感知中华文化新的重要窗口。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擦亮冰雪文化名片,也离不开“雪容融”的包容和融合。“雪容融”名称中两同音字,第一个“容”意味着包容,海纳百川,为各类群体创造包容性环境;第二个“融”就是融合,百川入海,共同携手开创美好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自古以来,开放包容的中华文化就兼容并蓄,凝聚共识。《尚书》有云“有容,德乃大”,于是造就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气象;进博会中,中国主动开放市场,完善跨境供应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引领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人类命运共同体助推全球治理。
深度挖掘文化内核,打造特色文化符号,王越工在谈故宫文创发展历程时说道,“我们认为,文创产品的成功应该基于对文物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度开发。越有深度才越有广度。事实证明,我们从学术角度认知越多的东西,开发出的文创产品往往越受欢迎。”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文化财富,脱胎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塑再造、凝聚升华,在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文化建设,真正让文化活起来、走出去。
创新传统文化需与新时代精神相契合。近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三星堆博物馆结合青铜面具造型,推出夏日限定冰淇淋;河南博物馆将文物设计为微缩工艺品,打造考古盲盒;“唐宫夜宴唐小妹”成为国潮IP,中国文创逐渐成为潮流,从国风胶带、千里江山手表到3D文物,从实物到虚拟,从形象到抽象,以各有千秋的表现方式贯彻致敬传统,创意生活的理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伴随着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无数中国人通过智慧与汗水,让中国文化这颗璀璨明珠不断散发新的光彩,一起向未来。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莉(宜昌夷陵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