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重点强调了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要以科技为硬支撑,创新为强动力,稳住粮食生产“基本盘”,发挥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18亿亩耕地红线,也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底线。“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我国人多地少,土壤酸化、盐碱化、耕地退化等问题亟需解决。一方面,要聚焦东北黑土、南方红黄壤、北方旱地“三块地”,加强耕地质量科学研究,深入开展“藏粮于地”技术攻关,建设10亿亩高标准农田,推动存量耕地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运用新型农田水利、国土资源改造等工程技术,向石林、荒漠、盐碱地要增量,发扬“当代愚公”精神,创造更多“塞罕坝奇迹”。同时,推进农田建设、监测、评价与管理的数字化改造,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强化耕地保护监管执法,以科技助力守护“大国粮仓”。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推动产学研协同,建设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让“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种业创新成果市场转化,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赢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落实“藏粮于技”战略,才能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民以食为天。充实“米袋子”,丰富“菜篮子”,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树立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开发食物资源,创新产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科技保驾护航。从靠天吃饭到数字务农,从“会”种田到“慧”种田,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精准赋能,北斗导航、无人机、智慧农机广泛应用,稻虾(蟹)共作等绿色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推广,让农业生产更聪明高效。统筹利用耕地、林地、草原、河湖、海洋等资源,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有效供给,优化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拓宽资源多元化利用渠道,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垄上天地阔,乡间春意浓”,一幅幅科技聚力产业腾飞、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在大美中国徐徐展开。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养活中国要靠自己”,科技是第一推动力。从“湖广熟,天下足”到“禾下乘凉梦”,从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五千年农耕文明光辉灿烂,新时代科技兴农筑梦扬帆。以科技创新为纽带,以粮食安全为底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底气根基。让我们沉醉于风景如画的田野,漫步在物阜民丰的乡间,“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乔(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