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周凯丽(湖北美术学院“五十三梯”漫评团队) 指导老师:陈艳丽
草长莺飞,春意正浓,又到一年植树时。今天,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中国植树节,种一棵树,撒播一片绿色,让绿色发展理念“生根发芽”、深植心间,让“碳中和”进度条加速前进。
在新时代,植树造林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全民义务植树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履“植”尽责,一片片荒原变绿、一个个沙丘止步、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树更多、山更青、地更绿,神州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固碳作用,从“碳中和”的概念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植树与“碳中和”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联,通过增加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增加碳汇,已被国际社会公认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是公民应尽义务,又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识之深,方能行之远。植树节的意义并非只在这一天种树,而是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疫情后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为“碳中和”贡献力量。要以植树节为契机,全面推进植树造林工作,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要建立完善绿化后期养护管护制度和投入机制,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强其固碳能力;要积极推进林业碳汇交易,探索可商业化发展的森林经营模式,进一步促进森林碳汇从生态价值到经济价值的转化,以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反哺林业建设,更好地发挥植树造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种下的是一片绿,也是一股精气神儿。海南三沙,几代人数十年持之以恒“漂洋过海来种树”,让岛礁的沙石荒地生机勃勃;新疆阿克苏,50多次植树大会战中近390万人次“钢铁般的意志”,让风沙之源变成绿色果园;河北塞罕坝,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塞罕坝人将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从2021年到2060,要干成“碳中和”这件大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学习无数治沙人、播绿人、守林人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注入强大思想动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在“高碳”上做减法,在“低碳”上做加法,一年接着一年干,中国的“碳中和”一定能完成任务,美丽中国定会越来越美。
《礼记》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里多种树、多播绿,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大地增添绿色生机,让美丽中国“绿意”更浓,为“绿色生态‘碳中和’”目标加速度。
稿源:荆楚网
作者:雷丹(武汉江汉区)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