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8日23:07 来源: 荆楚网

近年来,襄州区积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加强统筹谋划,深入推进落实,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社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城乡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路径,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善了人居环境,凝聚了社区共识,塑造了共同精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引领,筑牢共同缔造的“红色堡垒”

省委书记王蒙徽曾指出,“我们党的支部、党的组织要形成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核心引领作用。”近年,襄州区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搭建活动平台,全面筑牢基层组织“桥头堡”,激活党员“红色细胞”,为推动“共同缔造”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肖湾街道中亚社区发动“双报到”党员干部解决社区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实现由“乱”到“治”,打破了“三无小区”治理困境。双沟镇刘大湾村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建成“花园式”新农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程河镇乔庄村新支部书记上任后,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信访村”变成“和谐村”,今年6月被推荐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下一步,我们将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共同缔造”活动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整合行政资源、市场资源、民间资源等各类资源,形成多方联动、合力推进的生动局面。围绕“服务中心、建强队伍”两大核心任务,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整镇推进、整区提升”示范创建行动,扎实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深入推进“红色诸葛”工程,推动“三型”组织创建,大力实施“红色头雁”计划,调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筑牢“红色堡垒”。

发动群众,激活共同缔造的“澎湃动能”

“共同缔造”理念的本质,就是要充分激活群众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成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建设的主力,变“政府急”为“同心干”,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力、成效共享的生动局面。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比如,在社区治理中,肖湾街道襄钢东院小区充分调动全体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打造“住在小区、热爱小区、服务小区”的幸福共治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既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各地特色,发动村民主动参与设计施工,不搞大拆大建、简单复制、千村一面,并通过开展“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引导村民形成“大家的事大家办、自己的家园自己管”的行动自觉。在乡村治理上,探索出了“领头雁”聚民意、“诸葛会”聚民智、“乡土情”聚民力、“红手印”聚民约、“荣誉墙”聚民心等共建共治模式。在推进乡风文明上,引导各村制定村规民约,加强红白理事会、妇女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建设,变村庄“管理”为全民“治理”。程河镇曹河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改变了红白喜事燃放烟花爆竹的陋习,成为全区农村第一个禁鞭村。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做好教育群众和引导群众的工作,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项改革措施,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意图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涵养“社会进步靠大家”的理念。通过搭建平台、开展培训等形式,让群众掌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形式、流程和规则,提升群众参与能力和水平,组织群众对“共同缔造”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过程评价,既当“共同缔造”活动的受益者,也做“共同缔造”活动的参与者。同时,组织评选“共同缔造”典范社区、先进组织和先进个人,激发各方参与“共同缔造”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

民生导向,把准共同缔造的“根本目的”

检验和衡量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成效,最终都要看群众反映的难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否得到满足。近年来,我们聚焦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痛点,以“小切口”推动城市的“大变化”,以“小投入”促进城市品质的“大提升”,取得了明显实效。比如,我们在城区打造的“口袋公园”,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启动对已有公共停车位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兴建一批生态停车场,缓解了城区停车难问题。大力推进乡镇公交“全覆盖”,双沟、峪山、黄龙、黄集公交专线正式开通,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头巷尾的闲置空地纷纷变身为“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游园”“小公园”,襄州区被评为“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厕所革命’工作成效突出单位”、“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试点区”。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群众关心的“小事”“难事”“愁事”,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持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快“一江两河”、唐白河大桥等项目建设,补齐城市道路、公园绿地、生态智能停车场、雨污分流等短板,加大铁路沿线、边角地块改造提质力度,健全完善城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加快“一网统管”平台建设,探索大交通、大综治、大城管、大应急城市治理模式,让城市更有品质、更有内涵、更有温度。系统谋划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污水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做好危房改造、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工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城乡人居环境。同时,全力稳就业,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发展产业,点燃共同缔造的“强劲引擎”

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离不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产业的强力支撑。近年来,我们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的重要支撑,着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形成了优质水稻、马铃薯、粮油、花生、小麦、玉米六大省级以上标准化产业板块基地,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入围全省重点培育成长型产业集群。我区的襄阳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探索种养结合模式,带动农户600余户,每年可创造收益777万余元,为每户农户增加收益1.3万余元。幸达鑫家庭农场坚持共同致富道路,每年临时用工达4000多个,带动本村25户农民长期就业,帮扶1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直接使农民增收60多万元。双沟镇梁咀村立足本地特点,成立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种植大棚蔬菜面积2000多亩,去年全村95%的农户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供血”“造血”一起抓,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的思路,深入挖掘各地资源禀赋,大力培育双沟休闲食品、程河柳编、龙王稻虾、黄龙冬桃等特色产业,以“全域旅游”理念精心打造襄东北、襄东南、襄北三条乡村特色旅游线路,让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建设有动力、更有活力。同时,扎实推进“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工作,培育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鲁花花生、正大生猪等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

创新机制,构建共同缔造的“治理体系”

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根本路径,就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近年来,襄州区聚焦城乡社会治理,探索信息收集、会商研判、积分奖励等方面的机制建设,实现了治理服务由粗放式向精细化提升。比如,张湾街道汉津社区根据辖区商户多的特点,成立“爱联盟”志愿服务队,以“志愿者+商户积分”机制,发动有时间、有精力、有意愿的居民开展自我服务、互帮互助。肖湾街道腾飞社区利用《腾飞夜话》这个多元治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平台,先后化解了900多件“老大难”问题。龙王镇闫营村成立民情理事会,全面实施村务事务阳光工程,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伙牌镇湾子村深入挖掘“德治”资源,大力弘扬“德治”文化,建成了襄阳市首家“家风展陈馆”,通过榜样的示范带动,引导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新风在村子内遍地开花。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层、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三治融合”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多元复合协同治理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政策、资源、平台等向基层倾斜,切实增强基层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探索建立绿地认领、公共空间认领、公共设施等维护认领的“爱心积分机制”及志愿者积分机制,以积分评比奖励的形式,激励群众、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美好环境建设成果的维护管理。大力宣传“共同缔造”活动中的鲜活典型和成功经验,着力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明锋(中共襄阳市襄州区委书记)

责编:廖逢倩

【纠错】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