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在比较、实践、历史三重维度中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成就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30日09:46 来源: 荆楚网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高度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可以从比较、实践、历史三重维度来读懂中国共产党,进而找寻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将来如何继续成功”的答案。

第一个维度为比较维度,我们也可以把这重维度形象的概括为“出去转转”,这里的“出去转转”并非是一种实指,而是倡导用一种国际比较的视角来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放眼全球来看,中国共产党以建党超过100年、连续执政70多年、党员人数超过9500万,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从政党比较来看,世界上曾有很多大党、老党长期执政,然而,最终没有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大多数政党寿命没过百、执政寿命不足70年,而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长期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法宝——勇于自我革命。从国家比较来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对比呈现,一方面,由欧美主导的战后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正在瓦解,2021年10月27日,英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IISS)发布《2021战略调查:地缘政治年度评估》,报告用G0来概括当前世界秩序,所谓G0是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有能力、有意愿制定并执行全球经济议程,这背后所揭示的其实是欧美主导的战后政治经济秩序的衰落;另一方面,从东方世界来看,中国的崛起无疑成为21世纪最大的政治现象,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强的韧性与后劲,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底GDP达到17.7万亿美元,超过欧盟27个成员国之和的17.08万亿美元。西方国家一些媒体提出中国有两种制造:一种是“制造物质产品”;还有一种是“制造发展模式”。2009年,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说,中国崛起将改变的不仅仅是世界的经济格局,还将彻底动摇西方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正如《决议》中所指出的:“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第二个维度为实践维度,我们也可以把这重维度形象地概括为“下去看看”。所谓“下去看看”就是指通过实践维度,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和大众认同,进而来更好地把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中国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要想找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答案,需要深入田间、深入地头,向实践要答案、向大众要答案。回望百年历史,在近代的救亡图存中,有过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为何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无他,这些救亡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唤醒、团结起大众,所以这些救亡图存运动只能算是单枪匹马、单打独斗。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唤醒沉睡的中国大众作为历史使命。2021年上半年有一部电视剧叫《觉醒年代》,“觉醒年代”是谁的“觉醒”?这不仅仅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赵世炎等革命先驱的觉醒,而且也是在他们带领下四万万中国大众的觉醒,毛泽东也因此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称为“人民战争”。“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人心向背始终是一个党执政的根基,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人民的支持,才赢得了历史的主动。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据国际权威机构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我们党和政府的支持率高达95%,居世界各国之首。百余年来,无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使命不变。党和人民鱼水情式的双向奔赴,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奥秘所在。

第三个维度为历史维度,我们也可以把这重维度形象的概括为“回头看看”。所谓“回头看看”就是要通过百年党史来更好地把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这其中,“最生动”三个字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当我们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时,我们可以发现,党的百年不仅是一种历史的长度,还是一种历史的厚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跟世界上大多数政党 “先有国,后有党”的发生学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一种“先有党,后有国(新中国)”的发生学。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的风雨飘摇之际,自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革命使命,这一百年,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在无数个历史关头,我们党都面临着“九死一生”的严峻考验。在1921年至1949年的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们牺牲革命烈士有370多万之众。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诠释了什么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对此,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指出,中共100年令中国实现历史巨变。“1921年7月的中国是一个贫穷的国家,饱受内战之苦”,一百年后,有一句话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从始于鸦片战争的‘百年屈辱’中拯救出来。” 《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1949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以来)。学术界又把这四个历史阶段的成就形象概括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而这些成就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顶天立地,正如建党精神所展示的那样,“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诠释了什么叫“顶天”,“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诠释了什么叫“立地”。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是一种“知行合一”的精神风貌和政党品格。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闫  帅(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