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又是一年清明至,当浩荡春风吹拂荆楚大地,万物“吐故纳新”,到处呈现一片清澈明朗、春和景明之气象。
清明,三月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观古今,既是节气也是节日的清明似乎颇受世人所偏爱,从“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一抹惆怅到“梨花风起正清明”的一点闲适,从“清明无客不思家”的一份牵挂到“舞烟眠雨过清明”的一丝缥缈,从“一见清明一改容”的一缕哀魂到“佳节清明桃李笑”的一个微笑,“清明”在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的交织融合下,被人们赋予了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内涵,深刻体现出中华民族“天、地、人”三者和谐合一的文化思想和智慧结晶。
绘图:陈劲松(湖北美术学院“五十三梯”漫评团队)指导老师:陈艳丽
清明,又称踏青节,踏青赏花、迎春郊游早已成为我国民间习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清明时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随着时代潮流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及至今日,每逢清明,越来越多的居民朋友们开始从“城市景区打卡”转向“乡村田园采风”。譬如,在湖北襄州,经过脱贫攻坚的全面洗礼,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襄州农村,宽阔的公路四通八达,迎风摇曳的花海美不胜收,尽情撒欢的牛羊膘肥体壮,老百姓的笑脸淳朴亲切……一幅幅画面令人陶醉,一处处场景让人难忘,“田园诗乡、凤鸣襄州”的城市名片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打卡、迎春赏花、踏青游玩,在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演绎着美丽乡村的幸福生活,蕴藏着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清明节气处在仲春与暮春之间,正是农耕好时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牢牢守住两条底线,确保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湖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此刻遍地上演着“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的农事繁忙气息。以襄阳为例,近年来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新建,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日益健全完善,粮食产量连年丰收增产,农民脸上笑开了花、鼓足了腰包,生活奔头更是越来越美好。
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也是缅怀故人、寄托哀思、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各地关于清明文明祭扫均已出台相关规定。譬如,日前湖北清明节日祭祀规定提到,要倡导以鲜花祭祀、植纪念树,用植树、种花等方式取代焚香烧纸等旧风俗;倡导网上祭拜、开家庭追思会等文明、高尚、环保、安全的祭祀方式寄托哀思缅怀亲人……一系列呼吁建议无不反映出,当前移风易俗、文明缅怀已然成为新时代社会新风,我们要自觉用实际行动影响带动身边的群众文明祭扫,引导民众践行绿色清明理念,让人人都成为新型绿色祭祀的“践行者”。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让我们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契机,用文明理念传承优良传统,用文明行为建设幸福生活,共建“文明、和谐、幸福”的美丽家园,共享“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月更明”的绿色生态。
稿源:荆楚网
文字:付云(襄阳襄州区)
摄影:王丽(湖北襄阳)
责编:沈素芬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