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要发展,群众要增收,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在各项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农业产业迅猛发展,早在2019年,全国农业产值规模已突破8万亿,规模增速达12%,农资、育种、育苗等设施设备也日趋完善。然而,在探求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忽略了对自身特色的挖掘,将其他地区的“明星”产业、“品牌”产业强行引入推广,既造成了产业发展的雷同,最终也因市场需求的饱和,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收益效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硬支撑。选择项目、发展产业,绝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而是要因地制宜、精准谋划,铆足干劲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做文章。只有深入结合当地区位条件、气候特点、资源禀赋等自然优势,认准路子,选对产业,坚持整体联动,加大统筹力度,集中精力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可持续的产业,始终坚持“看准一个、做成一个”,方能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完善产业链条是培育特色产业、补齐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产业链条越长,产业之基越牢,产业效益就越好,产业发展就越稳。坚持走产业化道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专业化、组织化水平,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完善乡村产业链条,以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方式促进产业互促互补,将能走出一条集种养植加工、科技研发、市场销售、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产业新路。
近年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放异彩,成为带动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围绕“树品牌、出精品”,进一步规范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管理,实行专业化分工、跨区域合作,增强示范带动功能,提高产业特色化水平,能够让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惠及更多群众。
此外,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产业致富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规模化生产基地,能有效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助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兴则农村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当前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期,只有坚持注重特色挖掘和产品打造,走出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新路,方能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让广袤农村“百花齐放、亮点纷呈”。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必将从理想照进现实。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鹏(宜昌五峰)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