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让人才与事业实现“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2日16:58 来源: 荆楚网 ​

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只有实现人才与事业的“双向奔赴”,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进一步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延续使命与担当的双向互动。回顾中国百年奋斗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李四光、钱三强等老一辈知识分子勇挑“两弹一星”使命,艰辛铸就了中国的“核盾牌”。新一代知识分子勇于担当使命、大胆创新创造,“人造太阳”“深海一号”成为最新的“中国制造”,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提升至第12位。中国从人口大国转向人才强国的历程中,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加速集结,人才智力资源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只有抢抓人才工作的机遇,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拥有先发优势,抢占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制高点。

强化松绑与加码的双向激励。近年来,随着人才培养机制更加科学,人才集聚效应更加突出,人才发展环境也不断优化。政府逐步放权,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枷锁”,发挥市场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不断提升人才政策开放度和吸引力,坚持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通过增强政治认同加强人才思想教育和感情交流,使各类人才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逐步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

实现光荣与梦想的双向驱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其中、担当使命。全国各地纷纷释放强烈的爱才敬才“善意”,帮助人才在某一领域、某一地区、某一岗位上脱颖而出,提升人才获得感,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例如深圳建设人才公园,对有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授予深圳经济特区勋章或者荣誉称号;湖北设立“湖北省杰出人才奖”,作为省内最高人才荣誉奖项......以党的坚强领导更好地培养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把更多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团结在党的周围、起用到各行各业。在事业发展的同时,人才也实现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只有不断强化人才担当引领、优化人才体制机制、促进人才价值实现,才能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为伟大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夯实强大的人才支撑。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铖(武汉硚口区)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詹蔷】